催眠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埃及法老胡夫时代。虽然催眠术历史悠久,但是科学家直到最近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研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大脑皮层功能会出现可量化的异常变化。在实验中,被催眠者被下令去辨别颜色,随后,无论研究者是否真的在他们面前展示色彩,他们的大脑皮层中辨别色彩的视相区域都会产生积极的反应,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幻觉产生。当研究者告诉他们去看“灰色”的物体时,他们大脑中的色彩辨别区域的活跃性相对就会降低不少。
科学家指出,催眠就像是透过相机的长焦镜头来看外面的世界,它使人的意识完全集中在某个点上,把周围的其它物体全部忽略掉了。
此外,研究者同时发现,催眠术要有效实施,关键不在于催眠者,而在于被催眠的对象。孩童或想像力丰富的人更容易被催眠;而那些语意理解精确、缺乏想像力的人则相反。 摘自《上海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