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有问题找义工 有时间做义工
· 人均期望寿命
杭州全国第四
· 温州开展
讲党性学习实践活动
· 农民读书周
· 养蜂追花千万里
· 绍兴组织
老同志健康疗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养蜂追花千万里
  为追赶千里之外的花季,他曾候鸟般在祖国大地上年复一年地迁徙,行程横亘吐鲁蕃、东南沿海,纵贯乌苏里江边和果香四季的海南岛,绚丽的鲜花丛中就是他的家——作为象山县最早一批辛苦酿造甜蜜生活的人,71岁的欧昌国有着近50年非同一般的养蜂生涯。

  欧昌国十几岁时,在家疗病的长兄养了几箱蜜蜂取蜜自食补身,他常帮忙摇蜜,耳濡目染和动手接触,使他和蜜蜂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感情。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招工进厂、代课、外出工作等机会,在家操起了养蜂职业。

  为改良品种,他和哥哥从宁波蜂场购进6箱体形硕壮、群居性好的意大利蜜蜂,后来蜂群逐渐繁育到20多箱,并首次成功提取蜂王浆。1972年,欧昌国等养蜂户依托大队集体蜂场,第一次远征广西放蜂采蜜。

  因为姐姐家在黑龙江,加之他早就对神秘的东北原始森林充满热烈向往,所以,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在中国大地上吹起,欧昌国就迫不及待地组织了3个放蜂小组,用30个火车皮装箱浩浩荡荡向大兴安岭进发。经过6天6夜的跋涉到达了宝清县林场,大家立即安营扎寨。一排排蜂箱在森林周围整齐布阵,蜜蜂们呼拉拉涌进林子中,贪婪地吮吸采撷花粉酿蜜。仅一个椴树花期,每箱蜂就采蜜100多公斤,300多箱达3万公斤蜜。

  首战告捷,以后十几年间,欧昌国就像北归的候鸟,定期沿着世界著名蜜源黑龙江广褒的椴树林行进,并向吉林东方红林场、辽宁大连、锦州延伸扩展,所到之处无不满载而归。

  随着选择东北的养蜂户纷至沓来,椴树林里的竞争也激烈起来,欧昌国萌生了另辟蹊径探索新蜜源的念头。1983年夏,他决定把蜂箱直接发往甘肃武威。由于人地生疏,在车站蹲了四五天才得知早熟的油菜花已谢,而山丹小油菜和小茴香还没开。正不知所措,恰遇一好心的方姓司机指点,用解放牌汽车把蜂箱拉到一个正值花期的沙枣防沙林带。随后7月份小茴香花又接上了,人走在地里,连裤管上都沾满了亮晶晶的蜜。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欧昌国足迹踏遍除西藏和台湾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区。南方天热得早,3月份,广西玉林一带的红花草、油菜花就开了,等采完蜜,蜂群繁殖起来又向四川、江西、江苏、河南一带挺进;在山东、辽宁采完了槐树花便直指西北、东北及内蒙古。欧昌国像行军打仗似地辗转搬迁,风餐露宿,每年9月回象山只住4个月左右。妻子和儿子也居无定所,跟着他过着动荡漂泊的生活。

  养蜂也仰仗风调雨顺。有一次驻扎在双鸭山一山脚下农场,忽然大雨倾盆,100多箱来不及搬走的蜂箱被一米多高的大水冲走,人躲到箱子上才幸免于难。一些车祸、植物中毒之类的意外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他的右眼就是在安徽火车站被流氓扎伤几乎失明的。然而,欧昌国四海为家乐在其中,天生喜欢悠哉游哉的生活。他说这么多年之所以乐此不疲养蜂,皆因为对这种勤劳、无私和守节的昆虫的热爱,三天看不见蜂心里就不舒服。他爱蜂如命,蜜蜂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如今到了花甲之年跑不动了,可徒弟们仍往返在他开辟的养蜂路线上。         郭 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养蜂追花千万里 2008-4-25 48256F6C002025684825743400035D8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