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得荣思辱,处安思危”。近日,家住永康市芝英街道上胡村的骆丽秋一边念着“墙头书画”,一边为孩子解释着这些话的意思。
“这76幅墙头书画在我们村一展示,整个村子仿佛都透着一股文化味了。”在村里散步的胡章罗老人告诉笔者,芝英街道上胡村这个永康小山村从去年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后,村两委把挖掘历史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重点。笔者看到,村墙头上不仅绘有教育敬老爱幼的图画,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父之惰”,还有鼓励青少年奋发图强的书法题字,如“花无重开日,人无长少年”,“男儿当自强”等。
村里的“球溪亭”里热闹非凡,很多老人在此聊天说笑。“亭前绿水声声笑,亭中有客个个乐”、“和谐上胡天天新,锦绣球川处处美”、“爱心诚心善良心心心皆连文明人,家事国事社会事事事齐谱和谐曲”,亭中的几副对联意味深长。同时,在村里的农户墙壁上,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警语”。
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说,为把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转变为提高村民文明意识的典型素材,他们以墙头为平台,创新农村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画形式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绘制在村头墙壁上,让群众自己去观摩、品味、评判和感悟。
墙头书画使村民们时时处处受教育,提升了自身修养。有两户村民,因为一家排水要经过另一家门口引发争吵,谁也不理谁了。后来,“邻里之间多谅解、关键时刻胜远亲”等俗语写到他们两家门口,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精神让两家重又变成了互帮互助的好邻居。胡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