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是人生的第二个重要时期,老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我则抓住这大好时光,看书报、习书法,当作一大乐事。
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教诲,我从小就爱看书习字,参加工作后更养成习惯,并陆续购置了不少书法资料和各种碑帖。平时看到报刊上有古代名帖和书法名作介绍,就剪下或复印,分类粘贴,装订成册,已积存多本。
对这些碑帖资料,一是经常翻阅,反复欣赏,心领意会,如饮甘饴;二是凝神定气,不断临摹,手转腕移,领略技法,日积月累,书艺才渐有进步。每当我欣赏碑帖和临池学书时,不知时光飞驰,真可谓疾病皆忘,心旷神怡而乐在其中矣。
阅看临摹碑帖,这只是学书的第一步。从长期实践中我领悟到:书法形式与文字内容结合,才能体现时代特征;入碑帖要出碑帖,才能不落前人窠臼,形成个人特有风格。我采取的是既临摹碑帖,又抛开碑帖,以前人技法作基础,又以个人笔体书写唐诗宋词、鲁迅诗歌和毛泽东诗词。既使书写的字体有自己的风貌,又从这些诗词内容熏陶自己、感染自己,从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
书法和诗联结合,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按照书写立轴字形宜大的需要,我注意选择一些名联佳句书写。平时在阅读书籍报刊时,看到文中有好联名句,我就将其抄录在专用本子上。如四言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缘结翰墨,情系丹青”;五言的“处世德为本,居家书当先”、“风月畅怀抱,琴书悦性灵”;六言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非”、“养心莫如寡欲,温故乃能知新”;七言的“事当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明月清风长作伴,高山流水永相知”;八言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福”、“广交益友质疑问难,博览群书知古鉴今”;九言的“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世间情但求无愧我心”;十言的“诗言抒情志画写宇宙魂,印承秦汉韵书讲精气神”;十一言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等等。这些富有哲理文采、养心修身的联语名句,与书法有机结合,可以相得益彰,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一直以来,我闭门静修,学书写字,只是自写自娱、自我欣赏而已。四、五年前,从《中国书画报》和《中国书法》等报刊上,不断看到邀请参加展赛和某些纪念活动的征稿征文,我就不安分起来,断断续续书写并寄去了自认为尚可的隶书和行书作品。几年来,在全国、省、市举办的一些书画大展赛活动中,我多有作品展出,多次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对于参赛活动中所得的这奖、那奖,这家、那家,我看得很淡,不当一回事。我这个古稀老人已视名利富贵如浮云,只求得晚年安康、情有所系、老有所乐足矣。跨出门去参加展赛活动,主要在于促使自己认真学书,通过交流,提高书艺水平。
我的晚年生活,离“临帖百家雅集翰墨,读书万卷醉陶性灵”还相距甚远,但作为我的兴趣爱好,我亦乐而为之。胡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