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老年人口增长、家庭小型化和“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的现状,养老护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何雪玲近日在提案中,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从宁波市的情况来看,全市有国办养老服务机构18家(不包括乡镇、街道敬老院),从业人员1400多人,其中护理员约占50%,护理员主要来自农村;护理员的年龄结构,40岁以上占76.3%;护理员的文化结构,小学文化以下占60.54%。综上所述,目前养老服务护理员队伍整体文化层次不高、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低、队伍不稳定。
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养老机构护理工作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护理外,出现了一些新的护理理念,如康复、理疗、临终关怀等,并随着硬件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护理服务、护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员队伍的现状,则难以跟上和适应这种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护理员“年轻化”需求与当前“老龄化”倾向问题突出。养老服务机构希望能够招聘到4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的护理员,但目前多数年轻人不愿做护理员这份工作。二是护理员“知识化”需求与当前“低技能”不协调问题突出。护理服务由传统的伺候向医护模式转变,要求护理服务更科学、更专业、更细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和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理学知识。而目前的护理员几乎均未经过院校专业学习,基础护理理论、临床护理经验、业务技能相对偏低,缺乏医护和心理等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巧和与养老人员家属的沟通技巧。三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加大与当前如何解决护理员待遇的问题突出。目前养老机构收费普遍较低,按照目前的待遇招聘护理员难,导致护理员队伍不稳定。
加强养老服务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建议各级政府要把养老服务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财政投入,提高护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有关部门要开展对护理员的培训,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教育部门要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中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培养一支养老管理与服务的后备队伍。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