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学苑
3  4  
PDF 版
· 易拉罐“画”成渔民画
· 镇海区老年大学赴余姚交流学习
· 温岭市老年大学举行书画展
· 电脑操作速成法
· 英语角
· 七十学吹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渔民谢善法有手“绝活”——
易拉罐“画”成渔民画
  垃圾收购站里看着不起眼的易拉罐,到了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退休渔民谢善法手里可就“变废为宝”,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剪贴渔民画。老谢这手绝活,让亲朋好友赞叹不已。近5年来,老谢为了作画用掉了好几千只易拉罐。

  走进谢善法家的客厅,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他的“工作间”:写字台上堆放着剪刀、镊子、胶水等工具。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用易拉罐制作的剪贴渔民画,内容既包括了渔船、大海、鱼虾,也有花鸟树木。

  吃饭吃出灵感

  17岁就下海捕鱼的谢善法是舟山鲁家峙人,30多年的渔民生活让他对大海充满了感情。年纪大了之后,不会唱歌跳舞打麻将的谢善法在家闲得发慌,老想着找点事情做做。一次,老谢去女婿家吃饭,结果发现女婿家里有不少装啤酒的易拉罐,一向节约的老谢觉得这亮晶晶、滑溜溜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想着能派上什么用场?老谢寻思着:人家能用布片、贝壳等材料作画,自己为啥不尝试用易拉罐来作画呢?用完餐,老谢就把易拉罐全部拿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面对眼前的一大堆空罐子,想起读小学时,老师教他把布条剪成天安门粘在纸上的情景。“何不用易拉罐的铝皮来作画!”这个想法突然闪过老谢的脑海,让他有点激动。老谢回忆说,读书时自己就是个心灵手巧的学生,一些实用的小制作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上船捕鱼了,就一直没再动手做,想不到现在退休了又能“重操旧业”。

  说干就干,老谢先用水把罐子洗干净,小心地剪开、晾干,然后用木锤敲平。做点什么东西呢?老谢心想,还是做船吧,因为他对渔船太熟悉啦。他拿起镊子,将船帆的四周稍稍卷了一下,再用小木锤将船帆向后翻,又用刻刀在帆上划了几道痕,显示捆绑用的绳子,这样不但美观逼真,而且立体感也强了。经剪贴,老谢的处女作诞生了。“爸,您好伟大哎,还能把易拉罐变废为宝。”几天后,女儿女婿来看父母,老谢自豪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女儿女婿都不相信上次喝酒剩下的易拉罐能做成工艺品。老谢更是开心得像个孩子。

  从此以后,老谢似乎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找到了一片翱翔的蓝天,制作易拉罐画的劲头更大了。家里的画报、小人书、挂历,甚至食品外包装上的图案都成了他的创作素材。只要一有空,老谢就会静下心来敲敲剪剪。起初老伴难免会埋怨几句,可随着作品质量的渐渐提高,她也成了爱好者,还时常和老谢一起探讨作品。

  随着作品难度的增大,老谢觉得自己的“墨水”不够用,不但画面构图布局不美,而且想不出一个深刻的题目,写不好标题。于是,老谢走进普陀老年大学,专心致志学起了绘画和书法。

  注重宣传环保

  小到手掌大小的“一帆风顺”,大到直径1.5米的“双龙戏珠”,5年来,老谢已经累计制作了好几百幅作品,消耗了几千只易拉罐。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加,原料来源成了一大问题。还是老谢的妻子想了个办法: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因为老谢需要的易拉罐不能是瘪的,所以出的价格比人家高出近一倍。随着老谢用易拉罐作画的名气越来越大,这“原料”也不愁了——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家里只要有了易拉罐,肯定就给老谢送上门来。废品被利用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长。

  老谢有相当强的环保意识,他认为,很多丢弃的废物其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可以变成很有实际用途的东西。老谢想用自己的作品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重视环境问题。现在,好多社区要搞环保宣传活动,都来要他的作品去参展,请他现身说法向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传授如何变废为宝的经验。

  前不久,沈家门第三初级中学的领导了解到老谢以易拉罐作画的情况后,就邀请他担任学校环保宣传课外辅导员,通过带学生现场制作易拉罐渔民画的方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这样就比简单的理论灌输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谢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亲戚朋友,大伙都赞叹这画既有特色更体现环保,这让老谢开心不已。“这也是一门艺术,我会一直创作下去。”已经58岁的谢善法笑着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学苑 00004 易拉罐“画”成渔民画 2008-1-11 浙江老年报000042008-01-11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