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里,“风凉话”是指“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风凉话”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盛夏,文宗和几名词臣在未央宫吟诗消夏。文宗首先吟道:“人皆苦炎势,我爱夏日长。”柳公权跟着应和:“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各词臣也相继吟诵附和。文宗唯独激赏柳公权的那两句,说它“辞清意足,不可多得”。
这一记述出自《旧唐书》,后世诗人对此多有评论。苏轼就认为柳公权这两句诗“美而无箴(讽谏)”,于是为它续上四句:“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的确,文宗在享受殿中风凉时,哪能想到征夫耕叟正苦于夏日之酷热呢?后人就从柳公权的诗中,引申出“风凉话”一词,指那些不负责任的嘲讽的话。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