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黄芝娟是杭州市天水街道戒坛寺巷社区的助老员。最近,她的助老服务又多了一项内容:给助老对象送午餐上门。
这项服务内容的增加,缘于戒坛寺巷社区元旦前开办了一家老年食堂“女儿家”。“以后,老年人凭老年卡前来就餐,就像到了自己的女儿家里一样,快乐而舒心。”天水街道负责人表示。
2007年12月26日,“女儿家”正式对周边老人开展服务,当天就吸引了戒坛寺巷、灯芯巷、皇亲苑3个社区的100多名老人。此后,每天中午赶过来的老人始终有增无减。100平方米不到的老年食堂,中午时分显得特别热闹。“以后我们就在‘女儿家’吃中饭了,卫生又实惠!”老人们说。
为了更好地为孤寡、独居、高龄、困难及残疾老人服务,天水街道特意出台了一条不成文的政策:凡这些老人有需要,就请社区助老员买好饭菜送到家中。
作为助老员,黄芝娟主要为社区内的12名孤寡、独居、残疾等老人提供服务,其中需要她到老年食堂买好中饭送上门的共有2户。自从“女儿家”正式对老人开展服务以来,79岁的独居老人周桂芬就不用买菜做饭了。周桂芬行动不便,拄着拐杖走起路来还有点颤颤微微。有时,她也要求黄芝娟搀着她过来吃饭,更多的,则是黄芝娟帮她买好送过去。每逢中午,黄芝娟会来到“女儿家”,用那个助老专用小灵通和周桂芬联系,在电话中订好菜单,然后由她代买。稍后,黄芝娟还得和70岁的沈剑法夫妇联系,同样帮他们买好送过去。
“助老员平时也够忙的了。以后,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考虑聘请专门人员为行动不便或生病的老人送饭送菜。”天水街道老龄办负责人说。
记 者 沈爱群
通讯员 周凤英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