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通车运行后,一批热衷于旅游的业余老年摄影爱好者,就开始酝酿西藏行了。我们向曾经去过西藏的同龄人咨询,并作了充分准备后,抱着“一定要安全、胜利归来”的决心,踏上了去西藏之路。
从格尔木站开始,行驶在4500米高度的列车,实行全封闭供氧运行,过所有车站,都不能出站。车外景物,只能通过车窗眺望,青海湖也因经过时已半夜而错过,车外难得一见的藏羚羊,也是一晃而过,实为一大遗憾。只有到了拉萨,才能算旅游开始。
到达拉萨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佛教圣地“布达拉宫”。从山脚顺石级而上,虽然爬高只二十几米,由于初到拉萨,高原反应在所难免,走几步就得停一下,感到脚下悬着铅块,举步非常吃力。好不容易进入东平台,息了一下,爬上45度的木梯,进入宫的东门。由于人多,空气闷热,导游在介绍说些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巴不得早些出来透透气。下午去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佛祖12岁时的等身像和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佛祖8岁时的等身像。从西门出来后,沿着环寺转轮道,逛了“八廓街”而回。晚上多数人休息了,有摄影爱好者四人,“打的”去布达拉宫拍夜景。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乘车东行,沿着尼洋河,翻越海拔5010米的米拉山口,去西藏的小江南——林芝,参观了尼羊河汹涌急流中的巨石——“中流砥柱”,和有2500年历史的“柏树王”,浏览了有西藏小瑞士之称的“巴松错湖”,沿着木梯而下,过浮木排,步入湖心神仙岛,绕岛一周而回。
我们驱车西行,沿雅鲁藏布江,过曲水大桥,盘山25公里,翻越海拔4880米的岗巴拉山口,到了“羊卓雍湖”,这个淡水湖,没有出水口,也没有大的入湖溪流,完全靠沿湖的雪山融解的雪水和降雨来补给,所以要到这个湖去,必须盘山绕道而上下。湖面678平方公里,有20个宁波东钱湖那么大,使人惊叹不止。当日又去了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其中班禅十世的灵塔,尤为壮观。我们见到了高有26.7米铜铸的弥勒佛,据说用了231450余斤紫铜、8929两黄金和不少的钻石、琥珀、珊瑚、松耳石,其中3厘米直径的钻石就有3颗,使我们大大地开了眼界。
我们这支自愿组成的14人的团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而列车安排的铺位是上中下搭配,有的虽然腰痛腿不便,却抢睡上铺,其场面使人感动。14个人,被分在相隔四节车厢的三个房间,领队的杨队长却去了最远的车厢,有一次住宿分在两个旅馆,他与其老伴主动去了另一旅馆,这种以身作则的风格,使人心服、口服;高原反应最重的李大姐,一边吸氧服药,一边仍抱乐观态度,坚持不掉队。老忻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腿脚又行走不便,但拄着拐杖,拍照不落人后,真是老当益壮。
大家在回来途中,谈到这次旅游,感到虽然困难很多,却又是最团结、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次。
“带回来的是一张张照片和一串串美好的记忆,留下的是一个个的足印和对西藏无比的热爱。”这就是我们“西藏行”的结语。
余良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