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韩玉荣到哈尔滨看女儿,乘坐公交车时,她拿出了刚办下来的老年人优待证,没想到,公交车司机却以她“所持的不是哈尔滨本地的优待证”为由,欲拒绝她。
……在全车人注视下,韩玉荣拿出一元钱投进了票款箱。
这位老人伤心地说:“下次宁可多备一元钱,我也不会再出示这个‘优待证’了,当时的处境,真让人心里难受极了!”
老年人优待证:地区间不通用?
73岁的哈尔滨市民朱先生去三亚旅游,乘坐公交车时,出示老年人优待证,结果遭到当地公交车司机的拒绝。
朱先生表示,在他去过的一些城市,老年人可享受的“免费”或“优惠”的场所,他的(哈尔滨市的)老年人优待证就像当初的“地方粮票”,不被认可。
来自异地的老人所持有的老年人优待证,享受不了当地市民的老年人优待证待遇,一些老年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哈尔滨市老年大学的一些老人表示,在外地乘车及旅游,愿意多花点钱买安心,要不,极可能遭白眼或数落,甚至被拒绝。
黑龙江省老龄委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政府还没有明确规定,老年人优待证能否在全国通用,是否给予外地老人以优待,凭当地有关部门的“适时掌握”。他坦言,同一证件不可能走到哪儿都能用。
“只认证不认人”?
2007年年10月,哈尔滨82岁的佟先生由于没来得及换“公交优待卡”,在乘坐公交车时,出示了老年人优待证,结果遭到了拒绝。直到现在,这事还令佟先生愤愤不平。
“国家制定的政策,是为了给老年人优待,‘换卡’只是为了方便,怎么没有来得及‘换卡’,就不能享受优待了呢?”
公交部门表示,为老年人更换“公交优待卡”是为了让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只认证不认人”的做法不对。公交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有政策更要有氛围
由全国老龄办组织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老龄工作的压力在增加。
黑龙江省老龄委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老人们得到善待。老龄工作需要各方力量协调配合,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老年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哈尔滨的张大爷表示,国家出台了不少方便老年人的政策,老人们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内心非常感动;老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偶有疏漏,老年人能理解。 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