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养老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纷纷在养老模式上创新实践: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型的福利院,有兼顾商业性的“完全的退休生活社区”,有“居家+保姆”的养老式样,还有就是“居家独自生活”样本。
然而,“居家独自生活”的养老样本尽管经济实惠,可毕竟是建立在生活足以自理的基础上的,如果老人一旦有个头痛脑热或出现其他问题,就需要有人提供帮助,否则,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就又衍生出一个“如何完善”的问题。
欣闻苏州出现“虚拟养老院”,老人只需依托一部电话,就能24小时享受标准化服务。具体地说,物业公司通过一套“居家乐”软件,把小区内老年人的资料录入系统,而物业公司利用24小时物业管理的优势,再配备一批经过严格培训的家政服务员,便可为小区的老人提供6大类53项服务,像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甚至陪护上澡堂洗澡等都是“一个电话就搞定”。这样一来,一个小区就成了一家不挂牌的“养老院”。虽说“养老院”是“虚拟”的,可老人们打个电话便可享受标准化服务,却又是“实打实”的。再从深处想,这实质上是社会资源再整合所显现的效应,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