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几年兴起的“保健品热”,专家告诫:保健品并非人人都可吃,老年人应及时走出以下误区。
误区一:
保健品能治病
许多老年人认为保健品能够起到治疗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这是错误的观点。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保健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因此,保健品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吃的。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一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
误区二:
保健品可替代食补
专家认为,老人长寿靠的是均衡的饮食、平和的心态和身体锻炼。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像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那样全面均衡。一些老人把保健品当饭吃,如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误以为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误以为可代替牛奶豆浆……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误区三:
大补久补效果好
许多滋补保健品具有保健作用,但由于含有药效,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良反应。体虚老人如确需进补,也不要操之过急,并非大补久补才好。补得过多过急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可引发毒性反应。例如人参,中医认为并非任何体质的人都能吃,否则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适可而止,避免造成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
不请教医生胡乱购买
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尚好,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的老人,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也就是说,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胡乱补充并非是抵御疾病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