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色·戒》的风潮从电影院蔓延到拍摄地。不少看完电影的观众都有一睹剧中拍摄地的冲动,跟着电影去体验《色·戒》的氛围,使上海南汇区的新场古镇一时成为怀旧地旅游热点。
不得不佩服李安的独具慧眼,上海周边的古镇何其多,偏偏选了不温不火的新场古镇作为外景地之一。
新场大街有一块历史非凡的牌坊,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牌坊主人是名列九卿的高官。当年自然很得意,就立了个牌坊以流芳百世。牌坊上甚至还精心打造了石算盘、石珠子,工艺相当了得。
一穿过牌坊,就走进了古镇。因为《色·戒》的缘故,这里商铺的招牌格外有质地。泛着黄,有岁月的味道。木头栅栏的商铺有些开着,有些关着。古董店开着,门口贴着李安导演的照片。
看过外景地,不妨上到洪福桥边清风第一茶楼喝杯茶,定定神。老茶楼三层楼面古色古香,只要花两元钱,就能唠嗑、吃瓜子、喝茶,一楼还有说书人,折扇一把,醒木一拍,“书接上回……”就着清风斜阳,又是一段好时光。
除却这条拍戏的新场大街,其实越往里头走,越有味道。古镇不大,但巷子深深。租上辆三轮车,穿梭在只有三轮车宽窄的巷子中。小巷夹着青青的小河,河上每隔十余米就横出一座小桥,样式各异,最有名的一座叫千秋桥。河靠岸的一侧有雕花的石栏,石栏边植着年代久远的香樟树,阳光洒下来的时候,被地上的树影剪成一块块支离破碎的光斑。
小河的另一侧竖着很多奇怪的状似马鞍的墩子,叫做马鞍桥,其实就是每家每户的私家码头,这为新场古镇所独有。桥身上往往有一对“牛鼻孔”,人们上岸时用来拴小船的。
拴好小船,迈上一个个马鞍桥,就是一户户私家的宅子。院子里往往是石板的地砖,房子是翘起的屋角,镂花的窗门,泛旧起皮的灰墙壁,层层叠叠的黑瓦片连成的房顶。
老房子里的居民继续着他们波澜不惊的生活。每户人家的院子里或者门口都摆有几个坛坛罐罐,种上些月季、大葱和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老太太扎着头巾在自家门口生火烧饭,女人靠在竹椅上戳着毛线针,日子就这么装在坛坛罐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