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 我省表彰
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
· 比赛搓汤团
邻里更亲近
· 新疆老年人
冬日“候鸟游”
· 八旬翁巧解古老“九连环”
· 齐齐哈尔大娘
55岁上小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八旬翁巧解古老“九连环”
  龙游县湖镇镇有一位83岁的老翁方源富,他年老智慧,能够将一枚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益智器具——“九连环”把玩得“溜溜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将九只环环相扣的小铁圈如魔术般地脱解开来。据街坊邻居介绍,方源富的这一神奇手法在方圆百里之内尚无人能“敌”。前些天在湖镇镇的老人居宅内,健朗的老人对笔者说:“本人毕竟老朽啦,希望有年轻人能潜心学习个中奥妙解法,以免这个流传数千年的‘九连环’解法失传……”

  相传“九连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雏形主要是由一把剑形的框套架和九个相同的圆环组成:每个圆环上连有一个直杆(活动柄),而这个直杆则在后面一个圆环内穿过,九个直杆的另一端用一块木板(薄铁板)或圆环相对固定。游戏的目的,是要把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九个金属圆环按照相当繁琐而巧妙的程序反复操作,逐一地从剑形框中脱下来。只因古时制作材料难寻,多取材于骨、玉、金等贵重材料,民间难觅,一度成为上流人士之专玩。至明代得到普及,到了清朝期间,上至皇族、权贵士大夫,下至民间妇孺童叟,都喜欢把玩这一样式精巧的小玩艺。

  方源富从小就爱动手动脑。12岁那年正逢日军侵华兵荒马乱时际。少年的他在逃亡日子里遇上一位须发皆白的逃难老僧,老僧送了这只当时就已被把玩摩挲得发亮的“九连环”给少年的“小方”,并手把手地指点他操练数日。当时,类似“闯关夺寨”的解环过程让“小方”着迷不已,环不离手。之后,这只“九连环”陪伴老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一直以来,方老有心寻访能巧解“九连环”的高手,但是至今无果。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乡间遇上一位从省城杭州下放到龙游农村的老教授。虽然老教授也不懂得如何脱解,但是帮方源富拓展了一些有关“九连环”的见识:“九连环”是一种益智器具,它可以分为巧环、套环、绳环三种,这其中包含不少数学原理,国外有数学家专门研究过中国的“九连环”,论证解开它的最少步数是256步的发现。数学中有一分支叫做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化中保持不变特性的学问,“九连环”其实就是在运用拓扑学。这一古代中国的发明,被西方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其奥妙在于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引人之处在于游戏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连续性。

  方源富老人表示,他极希望能有“高手”来和他切磋技艺。

  沈红 陈阳花 方兵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八旬翁巧解古老“九连环” 2007-12-14 48256F6C00202568482573AF0030B1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