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我的学生
· 亲切的甩门声
· 父亲的收藏
· 文友炒股
· 五贝子中药染发剂 染发不染病
· 障速清治疗白内障 不流血的“手术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的学生
包其传
  学生感恩老师,在报刊上常见《我的老师》,而老师写学生却所见寥寥。我从教40年,深藏在心底的师生情结从未淡忘过。前个月的一段际遇,让我不能不执笔写“我的学生”了。

  他从衢江区的一个农家子弟脱颖而出,至今已是高级法官。30多年前的“文革”时期,我教他的初中、高中语文,并当他的班主任。因我的家庭出身不好,他到我房间来,“造反派”就责问他:“到他房里干什么?”“唯成分论”的压力让我谨小慎微,“造反派”的疯狂让他战战兢兢,患难之交中,结成了纯朴的师生情。高中毕业后他参了军,在连队当指导员,常给我来信。

  退休后,我去温州任教10年,与他失去了联系。回衢后,他的班级开过两次同学会,他来了,我也参加了,如阔别重逢的亲人,他总和我在一起,胖胖的身体,笑容可掬,同我絮絮地谈话,并一次次邀请我和老伴到他工作的桐乡去旅游。尊师的虔心、热情的邀请、深挚的语言、儒者的风度让我感动不已。

  金秋十月,我们终于成行了。首次到桐乡,心情同艳阳般的灿烂。我的学生用电话遥控,指引我们怎样去桐乡。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他打过五次电话,嘱托客车老板好好地关照我俩。他早早地开着小车在车站候接。我一下车,他就一个箭步紧握我的双手,师生情谊乳水交融了。前年开同学会时,曾听说他家开宾馆,我以为这次到他家随住就行了。谁知他把我们带到“皇中王宾馆”去了,一下就付出几百元宿费,我们有些不安,他笑着说:“年纪大了,住舒适一点好。”住下后,他买了几大袋水果和零食,把我们当作馋嘴的孩子了。接下来的三四天,他每一餐都要带我们到饭店用餐,品尝桐乡著名的特色佳肴——红烧羊肉。那几天,天很热,我们没有带伞,他就买了两把新伞给我们,到海宁观潮,他又买了几条毛巾让我们揩汗。过马路时,他总是护住我,看到汽车开过来,就用自己的身体掩住我。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

  他为我们东奔西走,人胖汗也多,衣衫浸湿了,可脸上总挂着笑。陪我们游览嘉兴南湖、茅盾故乡乌镇、海宁观潮。在乌镇观览民俗风情馆时,他带我们进入寿俗厅的“惇德堂”里。只见堂内挂满红联、红幢,八仙桌上放着寿桃、寿面,一派祝寿的节日气氛。他请我们坐在正中披着红毯的古木椅上,突然双手一拱,跪地对我说:“包老师,祝你们长寿百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慌失措的我只好拱拳还礼:“你怎么真的跪下了,我怎么受得起!”这还不算,他竟让导游拍了一张照。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学生的父亲早几年病故,为让健在的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孝敬有加。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他专为母亲造了一栋新屋,怕她用电不安全,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奉上万元的“养老孝心费”。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很俭朴,宁可苦自己,也要尽孝母亲、厚待别人。去年母亲身体欠佳,他回家看望五次,陪母亲住一夜第二天一早就风尘仆仆地回桐乡工作。上个月,母亲八十大寿,他又赶回祝寿,大家都夸赞他是个孝子。

  “君子泰而不骄”(孔子语),我的学生敬师如父,竟下跪为师祝寿,让我受宠若惊,我是多么的荣幸。桐乡回衢时,他买了车票,又送了很多礼。临别时,他又关照我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尽管打电话。我写的这些也许都是生活细节,但细节中显真心,这颗心放射着大爱大孝文化的和谐之光。还是古语说得好:“结交在相知,何必骨肉亲”,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晚霞 00008 我的学生 包其传 2007-12-12 48256F6C00202568482573A2001363B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