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民政厅组织离退休干部赴台州观光旅游,重点瞻仰在椒江的“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历史资料,讲解员形象、生动的讲解,让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来说,则更多了一层意义。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参加过这次战役的后勤支援工作。这次故地重游,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54年末,中央决定解放浙江沿海的一江山岛,拔除这个阻碍海上交通、严重干扰人民生活安定的“钉子”。我有幸受派遣,具体担负民力动员工作。到岗后,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在黄岩至海门(现椒江)公路沿线的乡、居委会里组织担架队,在黄岩、临海两个渡口组织民工装卸队,落实渡口指挥交通,随时准备协助部队救护伤员,装卸军用物资,保证军车畅通。
1955年的一个早晨,驻海门的陆海空军联合勤务部突然驶来一辆吉普车,停在我们办公室的路边,一位参谋下车告诉我们,今日部队有所行动,预案有两个:气象条件好,就开打;条件不好,如有大风浪,只作一次演习。据气象预报,当天天气是晴朗的,打仗的可能性大,要我们立即派人随车去黄岩、临海,告诉当地政府做好应急准备。正当我们车驶到黄岩城关,轰炸机发出的隆隆声,掠过我们的头顶,过了一会儿,带着刺耳刷刷声的歼击机,又向战区飞去了。当我们完成布置任务,回到驻地已是中午时分。此后不久就有消息从前线传来:我空军正在轰炸敌人阵地,海军正在炮击敌军的火力点,陆军正在抢滩登陆。没过多久,又有消息传来,我军红旗已插上制高点,一江山岛解放啦!随着战争的推进,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我们从心底里发出胜利的欢呼。
战后,部分解放军伤员从海门上岸转院治疗。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相目睹英雄一面。大家自发地开展慰问活动,有的扶着伤员的担架,轻声细语,嘘寒问暖;有的争着献上鲜花,表示心意;有的送上鸡蛋、水果等食品,以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