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文摘
3  4  
PDF 版
· 有时生病并非都有害
· 情绪不好营养丢失
· 什么是洗钱
· 什么情况下老鼠不怕猫
· 经典配方,成就健康长寿之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时生病并非都有害
  生病并非总是有害无益的。有时,轻病可能会让你避免得重病;有些病甚至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健康。

  咳嗽呕吐皆有益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它在有些情况下对健康是有利的。譬如,它能帮助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若这些分泌物排不出来,则会加重病情,故不必见咳就去止。

  2002年底,天津有位老人咳了一天多,居然将许多年前不慎咽下肚的缝鞋针给咳了出来,消除了潜在的隐患。1987年,一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在一阵剧咳后吐出了46年前留在体内的一颗子弹,从而摆脱了多年来由此引发的病痛。

  另外,咳嗽可使心脏突然停跳的病人转危为安。因为心脏突然停跳时病人还有短暂的清醒期,而且也有咳嗽的能力,所以病人应毫不犹豫地连续用力咳嗽。这就好比是及时启动了“人工起搏器”,可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这种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复苏术”。

  呕吐的滋味不好受,但从医学的角度看,这却是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总体来说,呕吐是益多弊少。人类在呕吐前常有恶心、出汗、流涎等征兆。一个人如果偶尔误食腐败食物或别的毒物,机体就会自动触发“呕吐按钮”,竭力要把这些有害健康的东西“驱逐出境”。

  发热是友不是敌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摄氏三十七度左右,超过正常体温,叫发热。

  我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发热是儿童必然要经过的正常发育阶段,他们把发热看成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因为每一次发热,多半是表明这个孩子又获得了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增强了,自然对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他们主张,父母对孩子的发热不必过于紧张和惊慌。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主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主张不必一发热就去看医生。那又如何分辨发热是朋友抑或是敌人呢?医生们的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发热在38.5摄氏度以上就该医治,有的认为只要发热不伴随头颈僵直或举止反常或呆滞不动等症状的,即使发热到40摄氏度,也不要轻易进行退热处理。

  以病治病促健康

  一般人都会认为,血癌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是雪上加霜,死得更快一些吧?然而并非如此。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病上加病者的平均生存期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的人活得更久:前者是765天,后者是495天。

  常患感冒的人不易得癌症,这可能是患感冒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作战细胞”,它既能对付感冒病毒,又能同时攻击正在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从而防止癌变。

  患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假如又患有其他较重疾病,当其他疾病被治愈后,先前的精神病也往往会奇迹般地消失。这种“以病治病”的怪事,真令人不可思议。

  科学家还发现,食物中如果含有一定量的砷,这种剧毒物质就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芬兰和比利时的医生则说,砷对心脏病也具有治疗作用,现在还有用发热疗法来“烧”死癌细胞的。凡此种种,都可以视为“以毒治病”、“以病治病”的另类表现。

  摘自《周末》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文摘 00007 有时生病并非都有害 2007-11-23 48256F6C002025684825737D001A6FC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