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毛泽民的红色理财之路
· 郑板桥
为何不画梅
· 王羲之之死
· 天安门上的标语是谁写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1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安门上的标语是谁写的
王 城
  开国大典前,周恩来副主席和胡乔木同志决定在城门正中间的门洞上方挂一幅毛泽东的画像,画像两侧的城墙书写巨幅标语。由于当时国徽方案尚未通过,于是又临时决定在悬挂国徽的位置上悬挂大会横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钟灵当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大会会标和两条大标语的书写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钟灵可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两幅标语是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呢?虽然说解放区已经流行简体字,但是刚解放,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使用繁体字。为了照顾大多数人,钟灵决定仍然用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在做书法之前,钟灵先是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之后操起剪子,用布剪出字。然后,他又充当木工教练,指导木工按照比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一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这样,标语挂上去并且通电后,即便是夜晚从远处看,也能一清二楚。

  但是,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多,一条是九个字,另一条却只有八个字。如何使它对称?这叫钟灵大伤脑筋。钟灵在实际步测中发觉,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宽窄也并不等同,实际上门楼的中间部分最大,四六间稍宽,三七、二八、一九间依次递减,但是在人们的视觉中,却感到左右是对称的。五百多年前的城楼设计者肯定是巧妙地运用了视错觉原理!天安门设计的智慧之光,也射进了钟灵的心灵:两条标语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安排吗?

  这是钟灵平生第一次写这么大的美术字,他严谨而认真,用尺子和铅笔,整整写了两天,字体采用的是庄严、大方的宋体美术字。1949年9月底,两条巨幅标语赫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标语的字大约有两米见方,至今钟灵还清楚地记得“中”字的中间一竖,做出来比站立的一个人还高。

  开国大典之后,会标当然撤掉了,两条标语要不要撤掉?钟灵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看了看天安门的会场设计图,最后决定:把天安门两侧的标语留着好一些,但是可以把东边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一改不但包含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也使两边的标语字数相同,更加美观。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社会上许多繁体用字都逐渐改成了简体字。1964年国际劳动节前夕,天安门标语也顺应这一趋势“化繁为简”。那时的钟灵已经离开中南海,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之职,天安门管理处是通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余心清局长(也是国家典礼局的局长)找到他,下达了要把“华、国、万、岁、世、团”六个字由繁体字改为规范简体字的任务。从这次改字体后,这两条大标语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再改动过,当然灯箱的维修、更换就不止一次了。摘自《西北信息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天安门上的标语是谁写的 2007-11-2 48256F6C002025684825737D001A757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