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用爱“俘虏”婆婆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耄耋网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霜叶红于二月花
邵根良
  当季节走进深秋,在浙江甚至我国的许多地区,会出现漫山遍野的红叶。水杉、漆树、槲树和枫树等树叶入秋变红,它们用生命的余辉,营造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将山河装扮得更加妖娆,使人们对秋天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这些树的树叶为何能由绿变红呢?植物园的专家告诉我,原来,在植物的叶子里,存在着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等。在春夏强烈阳光照射下,叶绿素非常活跃。它能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供给植物生长的需要,使植物苍翠欲滴。可是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叶绿素逐渐遭到破坏,叶黄素趁机出来“抛头露面”,使绿叶变成黄叶。以后,在阳光、低温和干旱的条件下,存在于树叶表面细胞中的红色花青素激增,当它超过叶黄素时,树叶就变红了。如果花青素越多,那么树叶就越红。

  看来,这些树木的叶子,从绿色到黄色,再从黄色到红色,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符合自然规律。“遥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只言春色能娇物,不道秋霜更媚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来赞美秋天的红叶。但从诗人的情怀中,笔者分明感到,那些诗词与其说是赞美大自然的秋天,不如说是赞美具有高尚品格的老人。

  我们常常把季节的秋天比作人生的晚年,这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许多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常常有令人赞叹的表现和贡献。像著名政治家叶剑英、科学家钱学森、文学家刘白羽、艺术家常香玉等,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表现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后人留下学习的楷模。在人们心中,他们就是真正的红于二月花的霜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晚霞 00008 霜叶红于二月花 邵根良 2007-10-31 48256F6C002025684825737C000978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