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人物
3  4  
PDF 版
· 傅全香一笑报平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傅全香一笑报平安
徐永辉 跟踪摄影报道
  被誉为“东方金嗓子”的越剧表演艺术家、84岁的傅全香突然昏迷,住进上海华东医院后,牵动了浙江越剧界一批演员和戏迷的心。傅全香的关门弟子、浙江越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陈艺和她丈夫汤小兔先后两次专程去上海看望恩师。

  8月20日杭城媒体独家发表傅全香生病的新闻后,杭州很多喜爱傅全香的老戏迷,到处打听傅老的病情。不知她们从何处获知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是傅老的老朋友,于是纷纷打电话询问我:“傅老师病了,病情如何?你有没有去看过她?能不能代表我们去看望一下傅老师?你手头有没有以前给傅老师拍的照片……”

  傅全香昏迷三个多星期了,与众多戏迷一样,我也很想到医院去看望她一下。次日,我把想法告诉了杭州越剧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建德越剧团前团长高爱娟,她也很激动,说:“我正要到上海去看望傅全香和范瑞娟老师,我们一道去吧。”

  大约过了五天,高爱娟对我说:“国庆节左右在杭州吴山有两场演出,要推迟几天去上海。”可是我等不及了,于是在9月28日赶到上海华东医院。在傅全香的病房门口,看到两个护理人员在服侍傅全香。此时,护士办公室里赶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对我说:“来看望她的人实在太多了,亲朋好友一律不能走进病房,只能在门外探视。”我再三向他说明来意,他得知我从杭州赶来,因此,允许我进去两分钟,并再三向我说明,只能看一眼,不能与傅全香谈话。

  当我走进充满阳光的病房时,傅全香靠坐在病床上,我向傅老挥了一下手,她向我发出了微笑,连连点头,表示见到了老朋友。我立即把过去拍的照片递给她看,她边看边笑。此时此刻我很想给她拍照,把她的微笑带给杭州的戏迷朋友。但当我拿出相机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住,他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傅老师昏迷了半个多月,才刚抢救回来,不能让她激动,不能给她拍照。我只能带着傅全香的微笑离开了病房。

  其实,我和傅全香交往不多,十多年里我们的见面不过三、四次。记得那是1987年,解放日报文艺部的资深记者许寅陪同傅全香来杭州参加艺术交流活动。休息时许寅到杭州永丰巷看望他的朋友倪元泰,走上二楼看到我带着照相机正要出门,他便问老倪:“二楼住的是谁?”“这个人呀,是大名鼎鼎的摄影家、浙江日报的老牌记者徐永辉。”讲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久,许寅老师专程来我家采访,并在《上海滩》杂志上发表了“摄影怪杰徐永辉”的文章。我得知许寅老师写了大量有关傅全香的文章,热烈赞扬傅全香是“东方金嗓子、越剧明星表演艺术家”,便有了对傅老的了解,也向许寅表达了采访傅全香的想法。

  一次,我从台州出差回来,接到许寅打来的电话,对我说:“今夜有人宴请傅全香,特请你作陪。”我心里也明白,可能需要一个拍照的人参加,于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才艺双全的傅全香老师。这次见面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我和傅老师交流并不多,却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热情、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以后,我们交往就多起来了。比如:浙江越剧团的青年演员陈艺拜傅全香为师,邀请我参加她们的活动。我给她们师徒俩拍了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合影照片——傅全香和关门弟子陈艺的合影照片。接着我又陪同傅全香去萧山录制越剧戏迷特别喜爱的名段唱腔,如《孔雀东南飞》、《杜十娘》和《李清照》等,当地的群众说:傅派名段名曲的唱腔,“百听不厌,久久难忘”。特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唱腔优美、动听、感人。期间,我接到老朋友萧山城北水泥厂负责人钱来兴和江南印染厂老总张泉根的电话,他俩请求:路过西兴时,希望傅全香老师到我们厂来看一看,我们厂里的工人很想亲眼看一下傅老师……我把这热情的要求告诉傅全香,傅老一听,立即说:“不用请,我就去。”我们到了江南印染厂,厂里的工人们早已等在门口迎候。看到热情的戏迷,她表示以后要经常深入基层,为工人戏迷演唱。

  国庆节过后,我心里还想着杭州戏迷牵挂傅全香的事,还是想去上海拍一张傅全香的照片,让大家从照片中看到傅老师的近况。

  10月2日,我再次去上海。华东医院办公室的同志很客气地说:“近段时间不能接近傅老师,还是等她的病情进一步好转以后再与她交谈拍照吧。”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上海印了一套我以前给傅全香拍的照片,带上她的微笑回到杭州,给戏迷们写下这篇“傅全香一笑报平安”的报道,让戏迷们从中得到安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人物 00003 傅全香一笑报平安 2007-10-12 48256F6C002025684825736F0012937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