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文摘
3  4  
PDF 版
· 俄罗斯:何时退休自己定
· 心脏病人锻炼应远离污浊空气
· 我们曾经这样过“中秋”
· 人体疲劳的奥秘
· 什么是
联合国人居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体疲劳的奥秘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科学家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量为12.5吨。如果让这位工人在每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摘自《新民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文摘 00007 人体疲劳的奥秘 2007-9-28 48256F6C0020256848257361002A7FE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