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首次出现“杭州”的名称。当时,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和统一封建国家的措施。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了“郡”一级机构,只存“州”、“县”二级。开皇九年,隋文帝废除钱塘郡,设置了“杭州”。
杭州的“州”字是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杭”才是名。这级机构设在余杭县,所以称“杭州”。故后人有诗文,往往直呼杭州为余杭的。
追溯到远古时期,余杭一带沼泽湖河密布。4000多年前,古人已广泛使用独木舟,后创造了方舟。再后又把多余方舟串连一起固定在两岸作为渡河之用。“余杭”的“杭”字,与远古时期将舟船作为过渡江河的交通设施有密切的关系。至于“余”字,史书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禹王治水,东去会稽,在此舍“杭”登岸。故名“禹杭”,后讹传为“余杭”。一说是秦皇南巡,渡“浙江”上会稽,也在此地舍“杭”登岸。虽这两种说法时代、事件、人物都不同,但共同点是都把“余杭”的概念和渡船的概念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