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繁多,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比较少见的复姓。但和司马、欧阳这些常见的复姓相比,“闻人”这个复姓就更加“冷僻”了。不过,在宁波市,复姓闻人的市民多达千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住在余姚。家住余姚市凤山街道凤山新村的退休干部闻人昆波,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考证“闻人”这个复姓。
今年73岁的闻人昆波介绍说,闻人这个复姓并不稀奇,《百家姓》里就有记载:“夏侯诸葛,闻人东方”。闻人复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山东。当时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在鲁国,孔子和法家代表少正卯都在开班讲学,少正卯口才一流,和孔子相比丝毫不处下风,听他讲学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成了当时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意思就是出名的人。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闻人”当成了姓氏,到目前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
那么闻人一族是何时迁来余姚的呢?据闻人昆波考证:宋高宗年间,闻人一族迁移到杭州,后来一支来到嘉兴定居,另一支来到余姚。1380年左右,一部分闻人族人开始定居在现在的余姚凤山街道永丰村一带,至今已经延续了600多年。据2002年编纂的《永丰村志》记载,当时永丰村里有复姓闻人者500多,人口在全村占第二位。据闻人昆波调查,目前宁波市范围内复姓闻人者约有千人,公安常住人口信息中心证实了这一数字。
闻人昆波从小在永丰村长大,所以一直没有觉得自己的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一参加工作,初次见他的人知道他名字后总会多问上几句。闻人昆波笑着说,这个复姓给他带来两个影响:一是自己特别容易被别人记住,二是认识以后,别人一般只叫他“闻人”,名字反倒被别人遗忘。
复姓也带给闻人昆波不少趣事。1955年他参军到舟山,一见面连长就问他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入伍不久他被提升为班长,因为名字有四个字,连长就把他安排到了四班,于是,“四个字名字的四班长”在部队里一下子变得大名鼎鼎。转业回到余姚后,有一位战友经常给他写信,可信到闻人昆波手中,信封上“闻人昆波收”里的“人”字总是被人划掉,变成了“闻昆波收”。
别人对“闻人”的好奇也引起了闻人昆波对“闻人”的好奇。1994年从余姚市人民法院退休后,他就开始研究“闻人”这个复姓的由来、传承和国内的分布。到目前,他已经积攒了大量资料,研究工作也颇有所得。
闻人一族历来名人辈出。宋元有学者闻人宏、闻人祥正、经学家闻人梦吉,明代有画家闻人益、闻人绍亲,最有名的当属明代御史闻人诠,他是王阳明的学生,曾经出巡山海关,修筑长城近500公里。闻人昆波搜集了很多闻人一族名人的资料,不过他讲得最多的,还是现在永丰村“闻家后弄”里红色堡垒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闻人志林、闻人志桐是他的远房叔叔。
1940年夏天,当年中共余姚县委把闻人志林调到余姚城内开设“鸿兴面馆”作掩护,从事秘密情报联络工作。1942年秋天,“闻家后弄”联络站开始成立。“闻家后弄”是闻人志林弟弟闻人志桐的家。当时很多地下党员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从没有发生过危险。抗日战争胜利后,“闻家后弄”联络站坚持搜集情报、散发传单、护送领导、输送武器,一直坚持到余姚解放。
闻人昆波下一步准备继续在国内寻找继余姚之后的第二个闻人氏族聚居地,他也准备让在海外的女儿帮忙,寻访闻人一族在海外的踪迹。
陈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