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
  建国以后,江华主要居住和工作在浙江和北京两地。从1949年8月到1967年1月,他在浙江工作了17年。1983年离开最高人民法院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到杭州工作、学习和休息。1992年、1994年到1999年,他又在杭州休养和治疗。他在浙江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长达24年,超过了他在故乡湖南和北京居住的时间。他常对人说:“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

  毛泽东爱浙江,从1953年底到1975年这22年中,他到浙江53次,平均每年超过一次,有些年多达三四次,总计居住了785个日日夜夜。浙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除北京外去得最多、居住最久的地方。在杭州,毛泽东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主持制定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组织了1961年的农村调查,完成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影响深远的著作。毛泽东如此频繁地到浙江,与江华主政浙江是否有关,人们不得而知,但很显然他对江华、对浙江省委的工作是满意的。

  萧劲光大将曾开玩笑说:“江华命好!红军长征胜利到陕北后去关中,抗日战争去山东,解放战争去辽东,解放后去华东,到的都是好地方。”江华并不否认萧司令员的说法。尤其对于杭州和浙江,他付出了全部的爱。他把这里当家乡,为她的繁荣和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他熟悉浙江的山山水水,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哪个县市有些什么特点,山的走势,水的流向,老百姓的习俗,哪里需要防洪,哪里需要抗旱,哪里适宜种什么农作物。事隔多年了,他清晰地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县委书记的名字,记得一部分人的历史。

  到了晚年,他仍然十分关心浙江的建设和发展,牵挂着浙江人民。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也极为尊重和关心,经常派人到北京家中去探望,邀请老人到杭州休息和治疗。

  1990年6月,江华在内蒙古患心肌梗塞,初步治疗后,转回北京住院,医生要求他多静养,不可离京,不可远行。1991年,江华又三次入院治疗。

  从1989年4月到1992年初,江华已有近三年没去杭州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恢复,应增加户外活动,而北京的冬天太冷,不宜在户外活动,于是,他向中央保健局和北京医院提出了去杭州休养的要求,获得批准。浙江省委、省政府派医护人员金宏义、陆昭怀、吴凌娥到京迎护。1992年1月28日,江华又回到久别的杭州。

  到杭州,江华心情格外舒畅,车过南京,他说,我已经闻到江南泥土的香味了。3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华在浙文集》,文集收集了江华在浙江工作17年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在编辑这本文集的过程中,江华提出,尽量保留历史的原貌,真实地再现历史。6月,浙江省党代会选举江华为中共十四大代表。

  为了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6月下旬,江华经桐庐到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其间考察了发电厂,并应淳安县领导之邀,到淳安县听取了工作汇报。在乘船过水库到淳安的水途中,船行一处水面,江华让船慢行,他对周围的人说,这里的湖底就是淳安老县城,应该在这里建一座水上标志,要告诉人们,50年代,为了兴建新安江水库,支援国家建设,淳安数万人背井离乡,迁移到外省安家,整个县城沉于湖底,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到县城后,他对县里的领导说,县城的树太少,要抓绿化。有的人说,县城的山上尽是石头,无法种树。江华说,只要有决心,石头山上也能想办法种树。

  到了金华市,他提出城市建设,不仅要建而且要管,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管而不严,等于不管。在金华停留的不到两天里,他请50年代的农业劳动模范陈双田畅谈了一天,并共同进餐。

  江华对劳动模范怀着特殊的感情,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关心。1988年3月,他去萧山市(今杭州市萧山区)红山农场访问,午饭时,他对陪同的杭州和萧山的领导说:“萧山杭州第二棉纺厂有一位劳动模范、女民兵,叫王宝珍,是一位很好的同志,听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致残,不知她现在情况怎么样了,要派人去看看,生活上要照顾她。”杭州市的领导当场表态马上落实。下午市委向江华汇报说,王宝珍现任杭二棉科室党总支副书记,已落实政策,身体不大好,但可以坚持工作。第二天,江华派秘书张维代表他专程到厂里看望了王宝珍。

  江华对新一代劳动模范也寄予厚望,1989年和1994年他两次去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创办的萧山万向集团考察访问,为鲁冠球题词,鼓励他“大展宏图”、“更上一层楼”,还希望万向集团向西部发展,扶持帮助贫困地区的企业,起到龙头作用。当有些人对鲁冠球的一些缺点提出指责,甚至批评万向集团搞家族世袭制时,江华说,对鲁冠球要看大节,要看他改革开放的功劳和对社会的贡献,不能求全责备。

  1992年8月底江华回到北京,这一年,他在浙江居住了七个月。回京前,浙江医院为他的身体作了全面检查,发现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比在北京时有了较大的改善,这说明,他在浙江休息治疗是有成效的。

  1994年春天,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向老同志通报情况的会议上,江泽民让江华在会后等一下,散会后,江泽民对江华说,中央需要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需要把中央治理整顿经济的宏观调控方针贯彻下去,要让老同志发挥作用,想请江老到江浙一带走走。江华说,我老了,基层的同志不一定听我的。江泽民说,你在浙江德高望重,说话有人听。其他地方,如果不听,你可以把意见带回来,向中央报告。

  5月12日,江华带着江泽民总书记交代的任务,再度南下浙江。

  从杭州到嘉兴,江华见到路边有大片农田抛荒,心中十分焦虑。中午到嘉兴休息,见到前来迎接的嘉兴市委书记王国平,第一句话就是对耕地抛荒提出批评。王国平心里清楚江华批评的抛荒问题,有一部分耕地并不属于嘉兴管辖的范围,但他还是认真地听取了批评,并诚恳检讨了工作的失误。

  6月30日,江华自上海乘车回杭州,见到道路两旁荒芜的田地全换成了绿色稻田,老人脸上展现了笑容,下车后见到王国平,第一句话就是表扬王国平高效率办了实事。祖祖辈辈务农的江华,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他常说浙江一直人多田少,吃的是精耕细作这碗饭,浙江一亩土地的产量相当于欠发达地区好几亩,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耕地。他对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地搞开发区,扩宽道路滥占耕地的现象痛心疾首。

  1994年12月22日,江华为保护耕地问题专门题词:“保护耕地和节约土地始终是中华民族存亡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在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1周年时,他又将此题词赠送给建国初的余杭县县长叶遐修和其他人。

  江华爱杭州,爱西湖。他在主持杭州和浙江工作期间,为杭州的城市建设和西湖风景的保护、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4年冬,江华为《西湖志》一书作序。江华对在西湖边乱搭乱建、破坏自然风景的行为深恶痛绝,他有时十分震怒,有时批评得非常尖刻。

  1994年5月,江华听说某单位在西湖边建茶室,还向湖面占据了一块空间,他立即派秘书曹云带上皮尺去实地丈量面积,查实后,他请来杭州市一位负责人,煞有介事地对他说,我帮你出个主意,可以让你们赚很多钱。负责人眨着眼等待下文。江华略加停顿,接着说:“你们把西湖填了,搞房地产,不是可以赚很多钱吗?”负责人明白了老人的意思,连忙作自我批评,并表示马上调查处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 2007-9-7 48256F6C0020256848257316001937E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