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走路是一种好的健身方式。但据调查,人们平常走路的速度、姿势都太随意,只有6%的人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那么,怎样走才能健身呢?
健身专家说,走路健身方法细分起来,少说也有近10种,包括大步走、快频走、弹力走、负重走、倒走、散步、赤足走、雨中散步等,每种都有不同的锻炼功效。
大步走和快频走是最常见的、运动量也比较大的两种方法。大步走的时候要挺直腰背、挥开双臂,不强调走路速度,尽量迈开步子向前走;快频走的步幅较小,但强调双腿迈出的频率要快。不过,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力有差异,健身者只需尽力用自己最快的频率走路即可。这两种走路方法的运动量都不小,一般人走上2~3分钟,心率便会达到每分钟120次左右。这种有益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
“饭后百步走,活过九十九。”就是所谓的最普遍的散步。其实许多时候,人们都在不经意间进行着这种锻炼。比起晴天步行,雨中走路有特殊的健身功效。下雨时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让人心情轻松畅快,有助于调节神经压抑,消除抑郁心理。但健身专家提醒说,饭后散步不宜走得太快,否则对肠胃不利。
倒走作为一种反向运动,不但能够锻炼到平常运动很难锻炼到的腿部小肌肉群,还能锻炼小脑,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另外,经常练习倒走可让腰肌保持有节律的收紧和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承受力。
健身专家说,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走路健身最基本的一条注意事项就是准备一双舒适的鞋子。同时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最好避开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主干道,多去草绿林茂的公园和河边。
至于健身强度,专家建议:“每天至少得走一个小时才能达到健身效果。而且在锻炼的过程中,最好几种方法交替进行,这样既不觉枯燥,又能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韩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