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大勇主持完成的“百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老人劳动负担加重,照料资源减少,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支持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空巢化加剧。
该项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有以下四特点:一是老人的劳动负担加重。农村老人没有退休一说,只要还有劳动能力,他们还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以种养为主,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二是农村空巢老人所获得的社会化照料资源少。在城市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社区便民服务及志愿者的照料资源,对农村空巢老人在目前来讲,是不敢想的“奢望”。在农村,多数空巢老人是处于一种“自我养老”的状态。三是农村空巢老人抗风险能力差。与城市老人不同,由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延及农村,而农村空巢老人获取收入的途径又十分单一和有限,仍以种养为主的生产活动并不能获得足够多的收入以抵抗大的疾病、自然灾害等风险。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大病照料不足。农村老人对经济和照料等需求的优先程度,明显高于对精神慰藉等的需求。由于社会化照料资源在农村的不可及性以及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农村空巢老人更希望得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支持以化解疾病等风险,而对精神满足与愉悦方面的需求则显得不那么迫切。这与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优先排序正好相反。摘自《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