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关于“巧拎菜篮子”的连续报道,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吃得健康又科学,才是最佳省钱方法。”日前,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专家张建玲特意给记者打来这样的电话。
这位营养专家还给本报读者开出了“一日营养食谱”:早餐——牛奶加花卷(或刀切),或是稀饭、鸡蛋加少许酱菜;午餐——米饭,芹菜香干肉丝、虾皮炒葫芦、番茄蛋花汤;晚餐——米饭,清蒸鲫鱼(或圆椒炒鱼片)、香菇炒青菜、丝瓜豆腐汤;外加每天1至2个水果。
“这份食谱,是按照食物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以素为主的原则制定的,易于老年人消化。”张建玲说。
在她看来,现在肉价贵了,老人们都倾向于少吃肉,这反而有利于健康,因为肉类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对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都不利。所以,老年人在每天保证有一定量的主食摄入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鱼类、禽、海产品等),尤其应多吃鱼类。
至于蔬菜,张医生建议老年人应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因为在营养学上,根据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特点,专家们将新鲜蔬菜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青菜、芹菜、空心菜、荠菜等新鲜绿叶蔬菜,其含有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最丰富。乙类为毛豆、四季豆、豇豆等鲜豆类和甜薯、萝卜、包心菜、大白菜等。丙类蔬菜多以提供能量为主,比如土豆、芋艿等。丁类蔬菜就是以上除外的那些蔬菜,营养成分相对差些,以瓜、茄类为主,比如冬瓜。
“掌握了食物的营养特点,老人们相应改变饮食结构,就能吃得健康、科学又省钱。”张建玲说。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