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清纯碧沏的绿水,在群山翠树的怀抱里,钻石般地熠熠生光,蓝天也遮盖不住,正如一只泪眼汪汪的天目。这就是天目湖。
驱车到江苏溧阳城南约十五公里处,可见路西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牌坊,上书“天目湖”三个大字,天目湖到了。穿过牌坊,沿马路上行一公里,便来到湖边。
远远望去,层层青山,错落有致,将湖水团团围住。只见波光鳞鳞,清风荡漾,山水相映,珠连璧合。疏朗的白云、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波中,散发着天真自然的意趣;几只湖鸟轻翔在水面上,时而掠起一点波花,展现出动静结合的画面;蓊郁的绿树、苍翠的青竹像是风手中的乐器,吹弹着阵阵的湖光山色曲。天目湖给你留下了远远的印象。
游天目湖当然要用眼,看妩媚的湖光山色,游天目湖更要用嘴,天目湖的砂锅鱼头名扬天下。“水甜、茶香、鱼头鲜”为天目湖三绝,最出名的自然是清澈澄碧天目湖中野生的的鳙鱼(鲢鱼)。该鱼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头较大,《诗经》“鱼藻”篇之首句:“鱼在在藻,有颁其首。”意为鱼在水中,其头真大。鱼头乃鱼之精华,鱼脑、鱼眼、鱼唇,含有丰富的磷脂,对健脑、美容、防衰老十分有益。据科学研究,吃鱼能吃出好心情,鱼体内特殊的脂肪酸,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不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较低,因而患忧郁症的机会多。用这种鱼制作的“砂锅鱼头”名动江南。上海涌往天目湖的游客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七十八十是冲着那鱼头。
天目湖从天上往下看就像鲢鱼的两只眼晴,充满了“鱼之乐”的生气。沙河水库和大溪水库水深水好河床好:最深处88米,至今还保持着国家二类甲级饮用水的标准,河底没有淤泥尽是沙子(1958年大修水利时铺上的)。在这水库中游弋的鱼族未受环境污染充满着活力也没沾上泥土的气味。打捞上来的条条新鲜,烹饪后也没有丝毫的土腥气。
“砂锅鱼头”是汤类菜,出厨房时常常贴上封条,当着客人面服务员才将封条扯下,揭开锅盖,香气热气同时溢出,然后是乳白色的汤汁中平躺着的有绿叶相伴的硕大鱼头,用大勺舀上一小碗再慢慢地往嘴里送进一小勺(太快了会烫着舌尖)——就能完完全全地体会到“鲜而不腥,肥而不腻”的口感。
鱼头的制作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是选料,鱼太大太小都不好,选鱼头三斤左右的活鳙鱼(鲢鱼)为妙,这样才肉质肥嫩。其次用水:天目湖水,“一方活水煮一方鱼”,而且鱼和水都必须在“宜兴”砂锅里,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能淹没鱼头略高些为好。然后加作料上炉,先大火待鱼头汤沸腾后改小火,焖炖至少需90分钟,否则料味进不了鱼头。中途千万不要掀开锅,这样才能保持原味鲜美。
文/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