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进海宁盐官镇宰相府第风情街民俗风情馆,总会听到皮影戏老艺人徐二男说,皮影戏后继无人,没人愿意学,实在为此担心。
前不久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宁皮影戏,因后继无人而到了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境地。最近,皮影戏艺人们因为皮影戏班子合同到期,面临归属问题而犯愁不已。徐二男说,我们现在都老了,四个人分别84岁、81岁、76岁、61岁,盐官总共只有四个老人从事皮影戏表演,如果再无人来接班,传统皮影戏将会失传。言语之间老人带着淡淡忧伤。
海宁皮影戏源于南宋,是江南皮影的典型代表。海宁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极为丰富,正本戏有70多个,折子戏有160多个。建国初,海宁乡间有魏家班、郎家班、徐家班、沈家班、马家班、吕家班等20多个皮影戏班,艺人200多人。1956年,以海宁皮影艺人为骨干成立了浙江省木偶戏、皮影戏艺术剧团,后改称浙江省皮影戏剧团,曾两次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两个节目获得了最高奖。还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演出,受到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鼓励。
如今,海宁皮影戏面临接班无人的困境,老人的担忧又有谁能帮助解除?海宁皮影戏还能走多远?
王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