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潮水要来了,不要再在江边逗留!”“要涨潮了,江边危险!”8月14日下午3时15分,80岁的郑鑫权和他的伙伴们手持小喇叭,又出现在杭州紫花路口至美政路口的钱塘江堤岸边。
老郑他们家住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汛期,他们每天总是在钱江边重复着一件事情:喊潮。与此同时,另外5支喊潮队伍也准时出现在各自的辖区巡逻点,他们分别来自南星街道的几个沿江社区。
“近些年由于外来民工多,他们不知钱江潮水的凶猛,江边几乎年年出事情。从2002年起,我们在沿江社区组织了6支喊潮队伍。”南星街道负责人表示,“喊潮人以老年志愿者为主,至今已有上千名老人参与。”
从飞云江路口到钱江一桥,是南星街道的辖区范围,也是喊潮老人们每天巡逻的地方。一个社区一组,每组4人,每年从6月到11月的钱江潮汛期,他们每天都会在江边提醒人们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钱江堤坝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通往江边的通道。这些道口,就是我们喊潮巡逻的重点。”紫花埠社区62岁的喊潮人黄宽说,“现在这些地方都装了铁栅栏,但我们还是得走下去仔细查看,确定没人才放心。”就在上星期六,黄宽他们在巡逻时发现一个钓鱼的人要下去舀水上来养鱼,“那时白浪已经过来,真的非常危险,我们和巡警一起硬生生把他拖了上来。后来那个人不停地向我们道谢,大概是看到潮水那么快卷过来,他自己也后怕了吧。”令喊潮老人欣慰的是,5年来,他们巡逻的这一大段,至今未发生一起潮水卷人的事故。
近段时间天气炎热,喊潮老人们往往会在潮水到来前1个小时赶到江边,他们说:“这样,我们就有足够时间把巡逻地段走个遍。”他们每个人手头都有一张钱塘江潮汐参考表。表格的制作人就是郑鑫权,每半个月更换一次。“老郑的潮汐预报特别准,各个喊潮队的巡视时间基本上是按他的潮汛表来制定的。”美政桥社区主任童齐放说。
老郑是钱塘江航运公司退休职工,义务喊潮已有20多年。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黑色的皮包,包内两本64开的小本子上,用红蓝圆珠笔如“万年历”般记录着他对钱塘江潮汐的预报。别人都是轮流去江边喊潮,可老郑却是每天雷打不动拿个小喇叭出现在堤坝上。“最近台风多起来了。”老郑特意提醒大家,“台风会影响潮汐的起落规律。所以这段时间,人们要特别小心注意。”
记 者 沈爱群 通讯员 李 煜 葛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