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学苑
3  4  
PDF 版
· 89岁的“大学生”
· 杭州图书馆文澜讲堂
国学系列讲座开讲
· 英语角
· 张家界、昆明、大理、丽江、黄果树
旅游专列十二日游
· 妙用动词显韵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妙用动词显韵味
——《望庐山瀑布》赏析
倪培森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是所有古诗中写瀑布写得最好的一首。原诗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最好”,是因为它妙用动词,以形传神是重要原因之一。妙用的动词分别是“生”、“挂”、“下”、“落”四个字,恰好每句中占了一个,位置几乎都居第五字。别小看这几个字,它可是妙笔生花,一字千金,把瀑布写活了!

  一个“生”字,给香炉峰涂上飘缈神奇的色彩,引人萌发无限生动的遐想,不由心驰神往。“香炉”是位于庐山北部的一座山峰,因状如香炉,再加上庐山耸立于鄱阳与长江之滨,常年有水气郁聚峰顶,有如香烟缭绕,故名“香炉峰”。这些水气,如烟似雾,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朝阳映照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笼罩在香炉峰的周围。作者妙用了一个“生”字,就把这瑰丽的自然景观渲染得有形有色,绚烂多姿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极富浪漫情趣,为飞瀑创造了神奇的背景。

  一个“挂”字,激活了读者的视觉和触觉,借助动态的勾勒和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让香炉峰壁上的瀑布活化。在明确了观察点是“遥看”之后,通过“挂”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悬挂在空旷深邃的山川之间,以形传神,显现了飞瀑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引人入胜,动人心魂。

  第三句的“下”字,不仅同前边的“飞”字相照应,展示了瀑流速度之快、之急,声势之惊人,而且映衬出山峰之高峻陡峭,凸现出飞瀑由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情状,犹如千军万马呐喊,又似惊涛骇浪相扑。气象万千,令人目眩神夺,无不叹服作者的神思奇想和鬼斧神工之生花妙笔。

  末句的“落”,一字千钧,令人于无声处听有声,引发读者之听觉,听出了飞瀑惊天动地的雷鸣之声,幻化出溅起漫天水珠的奇景。更为巧妙的是作者把动词谓语“落”移位到主语“九天”的前边来,从而突出了“银河”(喻指飞瀑,并与“九天”相应)直泻而下、一泻千里的非凡气势。

  我们从李白妙用四个动词,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高超的遣词造句才能。这应该是《望庐山瀑布》让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学苑 00004 妙用动词显韵味 2007-8-17 浙江老年报000042007-08-17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