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再次报道了宁波市海曙区开展居家养老的消息,副省长陈加元再次批示予以充分肯定:“海曙区社会养老家庭化,家庭养老社会化的经验,应当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普遍推广。”
2005年11月16日,陈加元副省长曾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中对海曙区居家养老工作首次批示:“宁波的探索,很有意义,希望不断实践,深化完善,为破解城市老龄化难题提供更多经验。” 时隔一年多,人们高兴地看到,海曙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再接再厉、再创新绩。
海曙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全区5.3万名老年人中,空巢独居的就有2.25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2%。自2004年全区推开居家养老服务以来,目前海曙区街道和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多的已有8大类53项服务。区一级则有政府拨款创办的“居家养老照护院”,对全区有临时性照料压力的老人家庭实行托管服务,为老人提供24小时保姆式照料护理。2006年,共有596位高龄、独居、困难老人享受到政府出资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另有5家企业和73人次个人为老年人购买了服务;区敬老协会培训了185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组建了一支由436名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组成的义工队伍,结对上门照料800余位独居、困难老人。为进一步扩大义工来源,今年6月28日,又创办了“居家养老义工招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向全社会收集老年人需要的服务信息,针对需要发布招募义工信息,既借此提高义工劳动的社会认可度,又可让更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参与到服务高龄需照料老人的行动中来。
海曙区探索开展的居家养老工作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其创造的“政府扶持、非营利机构运作、社会参与”、“两走模式”(“走进去”上门服务,让老人“走出来”融入社区)和亲情化服务经验,对全省各地巩固、深化“3587工程”,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指导价值。
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