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医生们正式开始尝试输血。在这期间,输血虽然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但是由于输血的副作用,死亡的人更多。为了成功地实现输血,有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解决血液凝固现象。科学家们最终在1910年发现三羧酸钠具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是如何解决“不适合的”血液之间产生凝结现象。1899年,夏特洛发现,将不同人的血液混合的时候,会产生凝结或者溶血现象。输血过程中发生红血球凝结现象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凝结的红血球会阻塞血管,阻碍血液循环,导致患者死亡。
明确输血凝结反应的实质和原因的人是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1888-1943)。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血液混合在一起都会产生凝结现象,有些血液之间会产生凝血块,而有些血液之间却不会。
据此,他建立了人的血液可以分成几种类型的假说,并在1901年提出,根据凝结性的不同,可以将人的血型分成三种——A型、B型、C型,C型后来被改成了O型。1902年第四种血型——AB型被发现,紧接着又发现了特殊血型MN型和Rh型。1930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兰德斯坦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被认为是诺贝尔奖最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因为血型分类的完成被看作是挽救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的发现。摘自《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