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早上6点,杭州市景华社区登山队的队员们又出发了。从灵隐寺旁边老东岳一条小路上去,爬到北高峰下来,回到家正好10点。虽然天气炎热,后背被汗水湿透,但他们还是兴致很高:“哪天不爬山,不出一身汗,我们就感觉全身不舒坦!”
成立3年来,景华登山队已经形成了自己明显的特色,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休闲登山。“我们不过分追求登山时的速度,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我们讲究的是‘练身体’、赏美景与长知识的有效结合。”登山队73岁的队长王顺福笑呵呵说。也许是缘于此,这支46人的队伍还吸引了附近景湖、新塘等社区的老年人参加。
55岁的魏金梅就是从景湖社区赶过来的。她说:“原来我血糖偏高,一年锻炼下来,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现在我老伴也很支持我参加这项运动。”与她深有同感的,就是队长王顺福了。老王原来血压不好、血糖也高,“爬个城隍山,中途起码得歇上4次”。2002年,他先是试着参加了杭州市登山协会“野峰”登山队,半年下来,身体就明显强壮了好多。2005年上半年,在社区邻居们的建议下,由他牵头成立了景华社区登山队。现在,老王爬1600多米高的瓶窑窑头山和1067米高的富阳杏梅涧,可以一口气上到峰顶。不知不觉间,老王血压、血糖正常了,胃口和睡眠也都好了。“登山,就是贵在坚持,贵在永恒。”老王总结出的这条经验,已经深深地刻在全体队员的脑海。无论刮风下雨,每逢爬山的日子,队员们都会准时集结出发。
“杭州有188个山头。作为杭州人,身边有这么好的资源,不爬真是有点可惜了。”登山队副队长方宗乃表示,“杭州的很多新景点,在正式对外开放前,我们已经先睹为快了。”白龙潭、灵隐风景区的永福寺……他们都是趁登山的机会,赶在未开放前看了个够,别提有多自豪了。几年下来,他们不仅走遍了杭州的大小山头,也一路欣赏了种种美景。
队里的登山线路,基本上是由队长王顺福安排的。为此,每条新线路的探路和踩点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由他来承担了。老王现在有个习惯:星期天带老伴一起去爬爬山,由此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新线路。有一次,他俩由玉皇前山的一条僻静小路上去,发现上面有个“北观音洞”,四周树木茂盛、寂静幽深,很适宜在炎热的夏天去爬。后来带队员一去,果然个个欣喜不已。
沿途生长的自然作物,也常常使他们的征程变得有趣起来。他们会捎回来一些野菜,山马兰、小鸡草、蕨菜……回家一炒,就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认识一些草药,则是每天的意外收获。白毛野猪草、何首乌、六月霜……每味草药,从外形识别到药性,个个讲起来头头是道。
有意思的是,队里年龄最大的韦师傅今年已92岁了,每次爬山,耳聪目明的韦师傅都要坚持参加,爬起山来比别的队员都快。今年4月,韦师傅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行动不便,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告别登山队,“等我身体养好了,我还要和你们一起去。”他说。
记 者 沈爱群
通讯员 严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