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说法
3  4  
PDF 版
· 当心这些消费陷阱
· 私设“公堂”
强拔小偷牙
· 婆媳为抢遗产打官司
· 见“佛”就拜
· 警惕电话骗局升级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7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心这些消费陷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老年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是消费的主要群体。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差、与外界联系少等特点,欺骗误导老年人,有些老年朋友被商家的甜言蜜语所诱惑,在消费方面吃亏上当的特别多,据统计,老年消费者投诉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工商部门在此提醒老年消费者:消费一定要谨慎,避免上当受骗。

  提前交费要谨慎

  王女士今年60多岁了。年初时经朋友介绍,她到某美容中心做了几次免费美容。每次到美容院,工作人员都亲切地叫她王姨,态度特别好,王女士心里特别高兴。“三八”妇女节这一天,王女士接到了美容院打来的慰问电话,并告诉王女士说他们美容院新推出针对老年人的足疗项目,如果当天购买,只交2000元就可以享受终身足疗服务,只要有时间,随时都可以来享受服务。王女士觉得非常合算,毫不犹豫地交了钱,并且还带去了3个新顾客。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女士只要有时间就去做足疗,好景不长,3个月以后,美容院的员工态度变得不那么友好了,对王女士也不那么热情了,爱理不理的,而对一些新客户态度特别好,就像刚开始对王女士的态度一样。足疗的时间也没有原来那么长了,有时候说没时间,有时候连续预约了3天,都没有排上号,这时候王女士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工商部门提醒:对于新来消费的顾客,商家总是笑脸相迎,给甜头消费者,待消费者付出更大款额上钩后,就开始态度急转弯,热情从“夏天”变成了“冬天”,所以消费者遇到商家提出的较大款额的消费“优惠”项目时,要多个心眼,最好实际消费,不要贪图所谓的“优惠”而被诱导提前交费消费。

  免费的午餐不好吃

  免费请你去喝早茶,吃午餐……然而这“免费”吃喝背后可不是白免费的,郭老先生就是在参加了一次免费聚餐时,被商家的促销员忽悠买了8000元的保健品,回家吃后自己的病不但没有治好,并且越来越严重,只好住进了医院,8000元的保健品,扔了可惜,退货无门,郭老先生花钱买了一个教训。

  工商部门提醒:一些保健品公司经常在饭店、宾馆宴请一些老年朋友吃饭或开联欢会,会上让一些老年人介绍说吃了某某保健品治好了自己的病,该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在那种气氛下,有些老年人头脑一时发热,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了,所以老年消费者面对免费的午餐最好别吃。

  送上门的便宜货最好不买

  张先生今年71岁,又加上常年有病,一般不出门,与外界联系也不多。有一天一位自称是他学生的年轻人上门推销DVD机,说原价200元一台,因为是师生,给老师150元一台就行了。张先生觉得150元很便宜,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用时才发现该DVD根本不能用,是纯粹的劣质产品。那个所谓的“学生”早已不见踪影,张先生非常后悔。

  工商部门提醒:对打着学生、朋友、同事等名义上门推销的不法分子,要多加小心,不要轻易请其进门,一定要弄清对方的真实情况,要多长个心眼,能不买的尽量不买,遇到紧急情况要向自己的子女、朋友打电话求助,以防被骗。

  切莫轻信特殊疗效产品

  有一些不法商贩采取流动兜售、上门推销的方式,在公园林荫树下、道路边、老年人喜欢聚集休闲的地方、住宅小区等地,先是以免费咨询、免费义诊、免费检查身体作为诱饵,然后向老年人推销无厂名、无厂址、无产品合格证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这些产品多以“物美价廉”为幌子,以新“科技产品”、“成本费销售”、“试用”等名义诱导老年消费者,一旦出现人身、财产伤害,老年消费者维权举证难,投诉索赔更难。

  工商部门提醒:切莫轻信特殊疗效产品,应尽可能地到正规的商场购买商品;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和治疗,不要轻信“江湖游医”所谓的“祖传秘方”;不要轻易购买小贩们兜售的所谓“特殊疗效”的保健品、健身器械等,以免延误治疗、加剧病情恶化;购买产品、接受服务时应向经营者索取票据,一旦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利于投诉或索赔;注意查看经营者有无证照,不要贪小便宜。         吕斌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说法 00003 当心这些消费陷阱 2007-7-18 48256F6C0020256848257317000CA39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