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说法
3  4  
PDF 版
· “高额回报”吸干百名农妇养老钱
· 海岛游火了 边防警忙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7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清明上河图》和《兰亭序》黄金卷总长度达16米并加盖三枚故宫博物院绝世珍藏印章

  千年国宝《书画双绝》“金身”再现

  故宫首次1:1比例用999纯金打造《清明上河图》和《兰亭序》    两件“国宝”一盒装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是中华艺术长河的泰山北斗,被誉为“中国书画双绝”!她们之于国人,就是传统书画的代名词;之于世界,就是中国艺术的代名词。她们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各自的不朽传奇。作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书画双绝”50余年来极少向世人展示,其绝妙神韵更是少人领略。为了让更多的人目睹到国宝的风采。由故宫宫苑策划,国际收藏家协会和中国收藏品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纯金版《书画双绝》震撼问世,同时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谭斌为此亲笔题序,董正贺着笔,无不为之增添风采。它的出现迅速在收藏界和投资界引起轰动。

  神奇还原古代书画艺术巅峰杰作!

  《书画双绝》是利用黄金原有的强度、韧性和不易变色等特点,采用最新专利技术制成。在制作的时候先将黄金条块处于高温真空状态,再使用离心机吸附,从而形成纯度为99.9%的黄金宣纸。这次在制作工艺上比传统金箔制品有了质的飞跃,有效避免了金箔易碎易裂的弊端,使得本卷色泽古朴又有黄金质感。

  《清明上河图》全长达8.5米,《兰亭序》全长达7.5米;而金卷画幅宽度达到了0.335米,这样超长、超宽的金卷,在中国书画制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保证原版写真情况下,创造了金画制作史上黄金使用面积之最。制作上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一次印刷而成,无接缝,无瑕点。使其金卷具有结构严密、强度高、韧度足、附着力强,而且抗氧化、卷曲自如、防潮防蛀,比传统的金箔要更容易保存和保养等特点,理论上可保存万年之久。在图章、笔墨、线条、色调、层次、质感、韵味、神采、色彩晕染及材质方面,完美地呈现了原作品的独特魅力,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境界。

  罕见之作揭开中华瑰宝“神秘面纱”

  《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问世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只闻其名,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为此故宫首次以999纯金打造《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使普通市民有了与国宝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典范工艺 雄霸收藏品市场

  《书画双绝》是我国现今最珍贵的伟大艺术作品之一,极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上至帝王权贵,下至文人墨客无不以拥有它为人生一大幸事。此次,纯金版《书画双绝》在发行短期就出现了收藏火爆的市场反应,专家借此分析收藏金卷的升值空间:《书画双绝》国内外才发行5000套,就是因为“少”所以才使收藏者有了收藏的紧迫感;有关专家指出:2003年一幅明代的《清明上河图》(明仇英仿作)在上海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300万元的天价,一幅文徵明临摹的《兰亭序》6月份在北京拍卖至160万元。收藏专家指出:“纯金版《书画双绝》由‘故宫专造’就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如今又以本身具有保值增值潜力的黄金为载体,而且同时被众多权威机构收藏,相信它的升值空间会在我们的预期之中。”

  至尊国宝 宜赠宜藏 留给子孙后代的传家宝!

  纯金版《书画双绝》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独到精绝的工艺纷纷国家众多权威机构收藏,确保了将来巨大的升值空间!它既是藏之久远、永不贬值的“传家宝”,同时又是高品位的珍贵礼品!某集团公司张总专程赶来发行现场,一次订购了5套,他说:“最近一直想送一件合适的礼品给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这次赶过来看到金版《书画双绝》,感觉确实是当今独一无二按1:1比例制作的两幅传世名作,放置在纯手工雕刻的精致紫檀木盒中,既蕴含浓郁的中国文化底韵,有品位又够分量,送人显得新颖高雅又大气上档次,我想,朋友们一定非常喜欢!”

  负责发行工作的钱总说,自从黄金卷《书画双绝》的首发式开始后,便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该画卷国内定价18600元,但配额较少的城市却被炒到25800元,香港地区售价高达9万港元,被称为“昂贵的艺术金卷”。

  杭州唯一指定发行点: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新闻大厦二楼 发行专线:0571-81629686全球公证发行5000套,统一发行价:18600元/套 。

  纯金版《书画双绝》藏品图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说法 00003 2007-7-11 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3;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4;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5;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6;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7;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7-11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