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6日,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0岁的杭州市劳模老沈。今天,他上门给这里的洗澡凳装轮子来了。“我是看到《浙江老年报》上的报道后,过来看看能否给福利中心的老人们提供一点帮助。”老沈说。
老沈是1959年的杭州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也是本报的老读者。前些日子,本报关于“老年产品”的一组连续报道引起了他的关注,特别是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在洗澡凳、泡浴车、洗发擦浴车上遭遇的困惑,引起了他的深思。老沈退休前是杭州市公交中心的工人,他说:“我不是搞技术出身,自己没法给洗澡凳安装轮子。我就找到内弟,他是杭州市自动化研究所的退休高工,在这方面是行家。我一说,他当即表示:‘好啊,我们一起为老年人出点力吧’。”
“我内弟非常低调,他说‘技术我来解决’,出面联系还得由我。”老沈说。稍后,老沈一个人拿着《浙江老年报》上的报道找到福利中心,在那里仔细研究了一番洗澡凳样品。“我们觉得,这凳子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推动。”老沈说,“只要在4个凳脚上装上万向轮,应该就能解决。”
6日这天,老沈又带着他的轮子来给洗澡凳解决“推”的功能。他很小心,先是给其中的1个凳子安装上4个轮子。确定安全性后,他邀请了福利中心的老人们坐上去,一推,洗澡凳能动了!“老人们可高兴呢!”老沈说,“这次调试,我们发现轮子有几个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把前面2个轮子由方形改成圆的,轮子再做得大一些,轮子轴承的润滑磨擦再小一些,使用起来应该会更方便。”
给20个洗澡凳全部安装上合适轮子,成本需要几千元,这些费用都由老沈的内弟一人承担了。至于加工,老沈他们已经和周浦乡的一位远房亲戚说好了,亲戚在周浦开了个加工电梯零部件的工厂。“我和这个亲戚一说,他就说:‘阿公,这样的好事我们肯定参与,不会收一分钱加工费’。”老沈说,“这么一来,对做好这件事情,我们更有信心了!”
再过几天,等轮子全部加工好后,老沈会再去一趟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安装。至于本报报道中提及的泡浴车和洗发擦浴车(俗称“洗头机”)的设计缺陷,老沈他们表示也会给予进一步改进,“我们已经想到解决方案了,问题不大。”
记者 沈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