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每天都有不少石头文化爱好者来到张介民家中,再次一睹他的《欢庆香港回归图》奇石。“今年7月1日,恰逢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家来看这块石头,也算是一种纪念吧。”79岁的老干部张介民说。
这是一对茶杯大小的石头印章,从其自然纹络看,仿佛4个美丽的少女载歌载舞,簇拥着一朵象征香港的盛开的紫荆花。说来也巧,这块石头刚好发现于10年前。“1997年6月30日,我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了香港的紫荆花。那天,我无意间切开一块采自青田封门地区的石头观察,竟然发现了‘庆归图’绝世奇观。一时观者如云。”张介民说。
一直在部队从事美术摄影创作的张介民,痴迷于奇石美学的研究还是离休后的事。至今他收集了千余块奇石,这些奇石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天然画石;另一类是他从石头的天然花纹中读出了文字词语,这些看来很有规则的花纹,他却能通过丰富的想象,采取一划多用、连体组合等方法来发现许多字词。几年前,他在河坊街曾经举办过一次个人作品与藏品展出,竟然创下了一天之内观众2万余人次的纪录。
2003年,张介民用自己毕生收藏作展品,开出了自己的“家庭艺术探索展览馆”。他说,要把家变成全国第一个公益性的、永久性的家庭艺术展馆。在这个展馆里,最多的就是奇石。其中有一块能读出百句话的神奇天然语言石,“欢庆胜利”、“变化无穷”、“祝贺成功”等百句话,竟然巧夺天工地出现在一块石头上……
每天,稍稍有闲,张介民就在“琢磨”石头。他说:“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观察,运用切割、磨砺等手段去发现蕴藏于立体花色石内部的天然画面与图像,给我带来无穷乐趣。”他曾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一块像枕头面包大小的、表面有许多深蓝色花斑的绿松石,经过反复切割与磨砺,在其内部各层面竟发现和辨认出几百个不同的人物或动植物、风景图案来!直到最后一次发现其正、反两面都出现了一个人物的头像时,才不再磨下去了。此时,那块石头也已被他磨成像儿童饼干样薄薄的一小片了。 记者 沈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