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运动
3  4  
PDF 版
· 玩球健身二十年
· 用水练字的老人
· 抛竿加漂 钓鱼高着
· 健身多面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玩球健身二十年
  现在,晨昏之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老人们或成群结队练气功、跳街舞、打太极拳、做健美体操;或三三两两使枪、舞剑、跑步、登山、打篮球;或单枪匹马利用健身器材随心所欲重复各种动作,等等。我情有独钟的是玩健身球。

  说起我玩健身球的历史,要追溯到20多年前。1976年春天,我患了一场大病,当场昏倒在工地上。医生诊断为严重风湿性心肌炎,在医院正规治疗了一个多月,依然脸黄肌瘦、心律不齐。出院后,医生叫我注重保养,严防感冒,千万不要劳累过度。当时,为了养活子女,我能走动就得坚持进教室上课或上山下田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不久,心跳加剧,全身浮肿,食量大减,胸部憋闷得透不过气来,走路变得头重脚轻摇摇晃晃了。领导关心我,为我雇请代课教师,不让我进课堂上班,并劝我根据医生意见离开教育岗位,长期在家休养。我一连病休十年,年年就医,年年复发。

  1987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途经塘坞供销社收购部门口,不经意地朝里面一瞥,发现门内有一堆球磨机上用过的废铁球,虽然锈迹斑斑大小不一,却是钢浇铁铸的酷似别人手上玩弄的那种健身球。我眼睛一亮,突发奇想:听说手是脑的老师,指是心的窗口,手指连用,多动脑筋,就能增强心肌活力。反正两手闲着,何不买几只玩玩,说不定时来运转,能创造点什么奇迹呢。心念一动,球便上手,从此,与铁球形影不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万事开头难。初练不习惯,又力不从心,沉甸甸的小家伙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闯,总不肯服服贴贴地围绕掌心旋转,稍不留神,就掉在地上,有时还砸在脚上。玩不了几分钟,便手臂酸麻,气喘吁吁。不少好心人劝我说:“心脏病是富贵病,还是安心静养为好,你是大难不死的人,必有后福,快别自讨苦吃了。”我有个怪脾气,认准一个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于是,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递左手,练一回,歇一气,左旋右转,持之以恒。说也奇怪,十天半月下来,胸闷开始减退,腹胀有所缓解,皮肤逐渐增色,胃口明显好转。功夫入门,初见成效,别提有多高兴了。从此后,早也练,晚也练,走到哪,练到哪,风雨无阻,寒暑照常。有时手脚搞破了,鲜血淋漓,我仍不肯放下,硬是坚持以球止血,以球镇痛,还真的从来没有发过炎呢。

  光阴如箭,一晃二十年过去。从两只玩到三只,从三只增加到六只(每只0.55公斤),实心铁球玩惯了,倘若换上空心钢球,反而感到分量太轻,不够味。当初两只闹别扭,现在六只成自然,左右开弓,快慢自如,边走边玩。如果改用双手玩三只,那更是得心应手花样翻新了——从呆板的接触式到灵活的分离式,从单纯的掌心旋转到多样化的顺逆翻飞,可谓随心所欲。以难度最大的凌空抛接而言,从左到右,由右至左,轮番腾空,既不碰撞,也不失手,少则几百次,多则五六千,上上下下,银光闪烁。旁观者无不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现在,每天清晨或者夜晚,我做些简单的扭颈弯腰、活动筋骨的准备动作之后,便拿着三只锃光发亮的铁球行走在公园、河边或宽敞的江滨大道上,边走边玩。去时前进,来时后退,全神贯注,吐纳有致。双手劳累了,改用单手。一动一静,交叉进行,做到心平气和,动作连贯,手停球不停。三五里路不掉不累,总要弄得满头大汗,才肯接球收功。如果遇上雨雪天气,那就改在室内或屋檐下锻炼。总之,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至于我的体质,可用得上“今非昔比,判如二人”八个字来概括。过去是血不流畅气不顺,头昏脑胀脚抽筋,别说是干重活,就连筷子都懒得提,说我手无缚鸡之力,一点也不过分。现在不同了,心电图已属正常范围,血的病变指数达到健康标准,以前曾查出患有的蕈伞形食道癌早已不知去向。如今,年过古稀,耳不聋,背不驼,头发胡须黑油油。时逢盛世,老当益壮,成天球不离手,越活越有滋味。

  余炳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运动 00004 玩球健身二十年 2007-6-29 48256F6C00202568482573000028BE3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