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忆朱德当年的一次“发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孙子兵法》真本黄金再现

  历时30年修复,长达7.58米,耗费黄金50 克,130万人中只有1人能拥有

  2500多年的《孙子兵法》真本残损牵动世界

  《孙子兵法》真本黄金长卷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竹书《孙子兵法》被确认是迄今最早的传世真本,然而竹简大多残损,专家强烈呼吁,真本的发现来之不易,再也不能让它残存于世。国际孙子兵法研究协会组织来自世界各国(包括英国、印度、韩国、日本)的专家,历经30多年的修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正式推出《孙子兵法》真本黄金长卷。全长为7.58米、宽0.42米、耗费黄金50 克,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这部令世人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面向全球限量发行5000卷,中国人保财险为其巨额投保6400万元。专家一致认为,《孙子兵法》真本现金身,是国家大力倡导保护国宝珍品的标志性杰作,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

  2500年了,《孙子兵法》真本终于得到最有效传承

  在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复并永久传承这部真本的时候,我国收藏鉴赏专家钱炳和教授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以竹简的形式修复理所当然,但苦于竹简难于保存,是不现实的。但竹简延伸出来就是长卷的形式,而黄金既能保值增值,又能保存万年。“黄金卷”的形式可谓是一举两得,得到了各国专家的一致认同。但黄金不易大面积拉长的技术难题再次摆在了专家组的面前,经过无数次的论证和研制,航天领域的微重力黄金技术脱颖而出,长为7.58米、宽0.42米的《孙子兵法》真本黄金卷终于获得成功,耗费黄金高达50 克。不仅美观且具有韧性、抗腐蚀、抗氧化、防潮防蛀、万年不褪色掉色。此外,在这次的浩大工程中,残缺的字体还经过好几轮的严格筛选最终确定由曾创造无数拍卖会天价的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刘炳森先生亲手书写,大师的艺术手笔与真本黄金长卷交相辉映。

  黄金《孙子兵法》真本

  的价值规律

  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的专家李宏先生认为:以黄金形式完美再现了《孙子兵法》真本,其日后的升值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这源于它四大升值铁律作保障, 构成了《孙子兵法》真本黄金卷的升值体系,将来非涨不可,收藏投资者在这里掘一桶金,正是机会:

  一是权威性强。黄金《孙子兵法》真本是由拥有《孙子兵法》真本版权的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出品,是建军80周年至高献礼,并由多家国家级、中央级权威博物馆收藏;

  二是真本的价值必然带动孙子兵法黄金卷的升值。大凡有关历史无价之宝的收藏品受原本的价值驱动都有惊人的升值表现,比如经过2000多年后的古埃及金字塔“拔河壁画”的铜制品就以年均30%的速度不断上涨;

  三是用特殊黄金工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物升值更快。它的基本价值就是本色黄金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升值也有先例,如首次用吸附黄金技术打造现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的《古希腊“掷铁饼者”》,拍卖价已高达350万元,相比原始价,10年升值了100倍;

  四是超低的发行纪录。黄金《孙子兵法》真本每130万人中只有1人能拥有,创造了超低的发行纪录,仅凭这一点,将来必定大幅升值!

  现代文明史最有历史价值、

  文物价值、史料价值的

  未来文物收藏

  《孙子兵法》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遗产,现已经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真本的传续,则是国宝珍品保护的重中之重。创下了诸多历史之最:《孙子兵法》真本首次亮相;孙子兵法首次以黄金永久保护;世界首创“航天微重力黄金技术”;黄金卷长度世界第一。具有如此影响力的题材,创下如此之大的历史突破,作出如此之大的惊人壮举,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专家认为:黄金《孙子兵法》真本的诞生,不但是现代文明创下的未来文物,更是世界文化界最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史料价值的文物收藏。也是国家当前文化兴国大战略的体现,是国家大力倡导保护国宝珍品的标志性杰作,更为世界各国文物保护及传续作出了表率。

  全国发行中心公告

  黄金《孙子兵法》真本由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权威出品发行,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高献礼,由多家国家级、中央级权威博物馆收藏。由北京东城区公证处全程司法公证,国家有色金属检测中心出具黄金检测报告,红木外包装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国人保财险巨额投保6400万元人民币。

  全球限量发行5000套,统一发行价:12800元/套。我市唯一指定发行点:杭州市教工路71号浙江自然博物馆;定购专线:0571-81774263。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2007-6-15 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15;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16;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17;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18;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19;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20;浙江老年报000032007-06-15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