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摘录笔记、剪报,这些是老汤的‘宝贝’,都放在一个专用小皮箱里。如果不让他搞这个,他饭都吃不下了。”老伴王女士说这话的时候带点埋怨,不过更多的是自豪。
老汤叫汤马(笔名),65岁,宁波一个默默无闻教了40多年书的退休语文教师,最近,他因为一本《难僻字字典》,走红了!
老汤花了40多年时间编写的这本《难僻字字典》,共收录了7500个生僻字,多数都是一般字典上找不到的。老汤觉得,这应该算是弥补了国内字典的一个空白。
1962年,老汤从舟山师范毕业,随后到小学教语文。那时,教书先生在别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人。老人们也总喜欢拿一些生僻字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有学问。
老汤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次是,邻居中有个爱读书的老人来问老汤“ ”(cùi)字怎么读,结果老汤在脑子里搜索了半天也想不出,“当时真是面红耳赤啊,太丢面子了”。
从那以后,本来喜欢钻研生字的老汤对生僻字就更留意了。每天工作后,认字就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为了认识更多的字,老汤开始背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字典》……年轻的时候,他每个晚上背10页,觉得累了,就拉一会二胡再继续。
坚持了10多年后,老汤记下的汉字多达14000多个。
“40多年下来,哈哈,现在,是没人可以难倒我了吧!”再说生僻字,老汤特别自信。
老汤不喝酒、不吸烟、不打麻将,就爱琢磨字。王女士回忆说,老汤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才30来块钱,但1/3是被他花在认字上了。“那时候打电话贵,只要字典里查不到的字,他就打电话到北京、广东去请教语言专家。但他还不告诉我,怕我说他。”
“看电视就看电视呗,他还非得拿个本子,拿支笔,一边看一边记。”王女士说老汤的这个习惯从年轻时到现在就没改过。
前几年,老汤一心想出版《难僻字字典》,但由于是自费,花销要近12万元。这不但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用上了,儿子媳妇还补贴了一部分。
2001年,老汤退休后,《难僻字字典》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首印10000本。
开始,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最近几年,常常有做文字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来跟老汤买书。前段日子,宁波一个单位还跟老汤定了100多本书,准备在6月的时候送给客商。
邵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