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山东临沂发生手足口病流行,卫生部为此向全国通报情况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防范。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就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作了解答。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谢立介绍说,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以7-8月为最多,但春季也有发生,而且主要是发生在集体托幼机构的1-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6天,儿童受染后黏膜出现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很快转为疱疮。患者有低热,病程一般为7天,常可自愈。有时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甚至肺炎。但如果是EV-71型病毒感染,则除手足口症状外,极少数出现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症状。
专家对预防与控制提出如下建议:
提倡“三早”。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的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的有力措施。
对症处理。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遇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坚持晨检制度。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及口腔、手、足等处,同时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手足口病患者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过的食具、衣服要煮沸或高压消毒,排泄物用漂白粉、玩具用紫外灯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