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底,我参军来到无锡市杨湾,在特务连侦察排、工兵排训练了3个月。
有一天,80师卫生科科长鞠常胜中校到连队挑选卫生员,要求有一定文化基础。当时,我们每天学习“老三篇”,并要求写心得笔记,笔记本就放在枕头旁边。鞠科长逐个翻阅了每位战士的笔记本。当天,鞠科长就叫特务连指导员告诉我,第二天到无锡荣巷师部卫生教导队报到。
我在卫教队二班,认识了奉化老乡杨根祥,余姚人赵永康、单柏良等。我们一起学习了生理、解剖、部队常见病防治、战时“四大技术”急救,以及针炙、消毒、护理常规等知识。1966年初,我被分配到师卫生科病房上班。带领我们新兵做病人护理的是两位来自上海的女护士李文和周惠芳。她俩手把手地教我,给我讲怎样做胃液分析、洗胃、灌肠、导尿、备皮。她们常说:“为病人服务,我们护士也应与军医一样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后来,我们师卫生科改名为师野战医院,主要为部队官兵服务。1967年,无锡市红卫兵武斗,不少轻工业学院的学生受伤,送到我们病房。这些年轻学生,有的臀部、有的胸部、有的四肢都是枪伤。我们给他们喂饭、洗脸、擦身、倒大小便,除了打针、喂药、测体温外,每逢部队看电影,还尽可能陪同伤员一起去。那年我21岁,病房里来了一位女大学生,因大腿枪伤不能行走。老军医隋作魁(我的入党介绍人)叫我背上女大学生去操场看电影,途中还不能放,背得我满头大汗。后来,她伤愈回学校,曾在一个星期日骑自行车带我去无锡市吃了一餐中饭。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无锡县王洪涛好友,退伍后去过他家3次。那时,他住在父母家,1993年城建改造,原房屋全部拆除,我又两次去无锡找他,可至今仍无音信。
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要算在部队里的生活。1968年6月,南京军区召开“第三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需要卫生保健人员,每个军抽2名。我和宁波慈城周永康战友提前半月到南京,经简短集训,就到各代表住宿地巡回医疗。开会一个月,我近距离接触到了许世友司令员。会议结束,我们工作人员在南京参观了主要景点,每个代表都发了一套精装《毛泽东选集》和20枚毛主席像章。1969年,部队批准我回奉化老家结婚,我这个原本贫困的农民儿子在部队参军期间找到了如意妻子。
回首6年军营生活,真是终身受益:它为我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它教会我怎样做人;而那些真情友爱,更是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