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那么,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起飞阶段到加速发展阶段 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当一个社会的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时候,正是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人们对经济前景将普遍看好,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加,投资将会保持良好的态势,经济将从人均GDP2000美元以下的经济起飞阶段迈入2000~10000美元的加速发展阶段。
对代表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这一阶段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消费结构也会变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康平认为,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居民对汽车和住宅这类代表着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从国际上看,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水平时,轿车的千人拥有量达到100辆左右,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人均GDP800~8000美元时期,也是房地产起飞和快速发展时期,并将延续到人均GDP13000美元的水平才会出现下降。
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容易爆发 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在以前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暂时掩盖的一些问题也会爆发出来。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这一阶段可能还会出现特殊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扼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武康平认为,由于人均GDP2000美元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社会的收入差距变大也是这一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只有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才可以说是大面积实现小康,到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贫富差距问题才会有所缓解。
人均GDP含义应客观看待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强调,人均GDP2000美元只是一个平均数字,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它。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这个程度,才能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小康的阶段。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