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一位义乌老人“出租家中楼房,自己宁住阁楼”并推出“节俭观讨论”以来,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信来稿,以下择要刊登几位读者的观点。
杭州读者毛根华来信说:义乌何健老人为多留几个“儿孙钿”而苦了自己,我认为甚为不妥。要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要留与子孙的应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财富更珍贵。
杭州下城区离休干部金怀德认为:做父母的对子孙后代的培养教育是有义务的。在经济条件许可下,给他们提供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教育费用,责无旁贷。积攒“儿孙钿”,对像何健这样条件的老人来说,似无必要。他的子女都在经商,与其留给他们金钱,倒不如留给他们一种艰苦创业和励志图强的精神。俗语说得好,照管子女,顾得了一时,顾不了一辈子啊。如果子孙不成器,即使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也无益。像胡雪岩这位曾经富倾江南的“红顶商人”,偌大一笔财产到他儿子手里却被挥霍殆尽。所以,我很欣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把巨额财产全部移赠给慈善机构,他说:“我希望子女能够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宁波读者高博才说:现今太平盛世,老人们也要学会善待自己。像老何这种条件,想吃啥,就可以买啥;住的方面,也应该从保健角度去考虑,不要亏待自己。老人对待自己的晚年也该“乐一乐”了。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还有个想法,如果老何想得通点,完全可以做个“候鸟老人”,每月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老何学会善待自己了,我想,儿子们对他也会放心许多。
沈爱群
整理
连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