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些天,在上虞市下管镇东里村庙峰,有不少人在议论一份特殊的遗嘱。
这份遗嘱是前些日子当地88岁的徐太荣老人和其他7位老人集体订立的,要求子女们在自己百年之后,操办后事一切从简。遗嘱的主要内容是:1.不搞送葬等繁杂礼仪和其他排场,不理会流言蜚语;2.不办酒席,不搞迷信,只佩戴一小块黑纱,以示哀悼;3.不收受各种礼物,火化后骨灰撒入山野、溪河,或实行树葬,或按规定葬于公墓;4.一切都要破旧立新,把理应节省的钱财用于公益事业,或发展再生产,或改善长者的生活质量,使长者安度晚年。
88岁的徐太荣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在城里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不过,他还是常常坐40分钟的中巴车,到老家庙峰走走看看。这份遗嘱,就是在这一趟趟的奔波中渐渐成型的。“农村的情况,真是一言难尽。”老人说,“在农村呆得久了,世事人情也看得不少,很是感慨。有的家庭时时因为赡养问题发生纠纷,甚至还要打官司。而过世之后,子女却为了撑面子,表示有孝心,使劲往丧事上砸钱。”
上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确实在部分地区存在。办一次丧事,花圈、灵堂就不说了,还要吹吹打打做道场,烧纸扎的房屋、家具,甚至汽车,家中数口人每人都要添置白布或麻的全套孝衣,丧事结束后全部烧掉,实在让人心疼。更别说有些人家还互相攀比,比哪家的坟墓造得高,款式新,用的石料好。
“当然,其中也有真想为父母尽孝心的子女,但这么大张旗鼓折腾一下,钱包也遭殃。其实我们一帮老的都很想得开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活着开开心心,走得清清爽爽,最好。”徐太荣老人说。
村里一批老人聊天时,徐太荣把立遗嘱这个想法讲了。有的老人连连摇头,但更多的人支持他。于是,老人开始构思。他查了很多资料,也想得很远,想到了报纸上常说的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想到了现在经常听到的新农村建设,还想到了和谐社会,想到了厚养薄葬,把它们都写进了这个遗嘱里面。
写完了,还细细润色一遍,再找到志同道合的7个老伙计,一条条念给他们听。念一段,大家讨论一段。最后形成的定稿,徐太荣老人拿出去打印了8份,人手一份,包括他在内的8位老人都郑重地签上了大名,不识字的还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前些天,上虞市老龄委赞扬了老人们这种行动,并在全市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简的新风。 刘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