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情感
3  4  
PDF 版
· 电视机的变迁
· 与荣誉相伴
· 我的二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电视机的变迁
仇德熙
  我最早接触电视机,是在1962年。那年,我参加上海吴泾化工厂试车实习,为期一个月,住在上海闵行饭店。闵行一条街当时也非常热闹繁华,但我晚上不大出门,主要在客房里看电视。那时的电视可是个稀罕物,一般人家都没有,只有大宾馆的客房里才有黑白电视机。房客们都不会调也不敢调,怕调坏了要赔偿。

  晚上7时整,饭店服务员来放电视。调好后,大家只看不动。有时服务员也调不好,净是横条竖条;有时刚调好不久信号又逃了,好不容易再有信号,大家一阵欢呼。记得好像只有一个频道,播放的越剧还是甬剧《半把剪刀》,我看得津津有味,至今仍有印象。

  1972年,我出差南京,参加南化公司化肥厂的现场设计,并留下当设计代表,在南京大厂镇南化公司招待所一住3年。晚上无事,主要也是看电视消遣。相隔10年,南化招待所有一台国产21英寸“金星”彩电。彩电当然比黑白电视又上了一个台阶,当时这台彩电的价格是3000元。那时大学毕业生转正后在南京的工资是52.5元/月,3000元一台的彩电,一般老百姓很难买得起。

  1975年,我回到武汉原单位,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化工设计院,大家对业余时间的精神生活蛮重视。电视机买不起,就自己动手组装。单位有位被公认为一流的中年建筑师,大热天闷在房间里动手组装电视机。当荧屏上出现朦胧的图像时,他高兴得呼朋唤友、手舞足蹈。

  我的一位同事是上海人,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其岳父为湖北大学退休副教授。老婆是独生女,岳父母就住在他们家里。为了不让岳父母感到冷清,他花500元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用了近一年的工资。我曾在他家看过电影《早春二月》,感觉好极了。我当时就想,何时我家也能拥有一台电视机呀!

  1980年,我调回老家乐清。那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家乡经济搞活了,一些家庭也购来电视机。我因刚回老家,经济拮据买不起,小女儿常到别人家看电视。直到1986年,我家也买了一台14英寸“西湖”牌黑白电视机。一家人都很高兴,特别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早早吃完年夜饭,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

  1990年,时间又过去了10年,我家经济越来越宽裕,于是又买了一台21英寸国产“金星”彩电。为什么买“金星”,是因为当年在南京留下深刻印象。其价格是2000元,相当于当时我与妻子一个月的工资。用了几年,国产彩电降价了,同样规格的只需800元,我便又买了一台。1998年,我家买了新房,为使每个房间都有电视,又买了一台17英寸彩电,其价格只有500元。

  我家的电视机从无到有到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也是我国科技进步、工业发达的一个缩影。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情感 00007 电视机的变迁 仇德熙 2007-3-21 48256F6C002025684825729F002298A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