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老干部工作是“侍候”一帮老头老太的工作,无权无势又无钱。永康市委老干部局的王赛萍同志不这样认为。她说,老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侍候”好他们义不容辞。15年来,她像女儿一样“侍候”他们,甘愿做离休干部贴心人。
一位叫陈龙玉的河北离休干部异地安置在永康,他所住的房子是当年安置时由河北原单位出资购买的,产权在河北原单位。后来房子拆迁,老陈一下子“无家可归”。因老陈是“代管”的,按常规他的住房应由河北单位解决,只有河北方面把产权转给老陈,才能让老陈得到拆迁安置。王赛萍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河北方面打电话、写信,不厌其烦地交涉、协商,终于感动了老陈的原单位,同意把那小屋产权转让给陈龙玉,老陈从此得以居有其屋颐养天年。还有一位离休干部,从来不关心自己的离休金应该拿多少。有一次王赛萍在翻阅全市离休干部工资表时,发现此人离休费比同级别的人少。是不是搞错了?她主动核对历次调资表,发现了问题,原来是原单位计算有误。于是,按规定为这位离休干部补足了以前少发的数千元差额。
耐心细致,热情周到,勇于探索,是王赛萍从事老干部工作的风格。她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干部工作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新套套。去年,在王赛萍决策下,先后举办了“纪念长征70周年”和“情系夕阳”两台大型文艺晚会,并由电视台转播,反响很大。永康老干部系统有一张坚持办了12年的小报《常春苑》,老同志反映版面太小不过瘾,她就果断拍板扩版为四开四版,老同志们十分欣喜。
王赛萍的“认真细致”使她得到了“永康老干部活字典”称号。她对全市老干部了如指掌,谁住在哪里,谁家生活怎样,谁家儿女下岗,谁患什么病;哪个喜好什么,哪位脾气怎样,甚至哪位与老伴闹别扭,哪家子女欠孝顺,哪位喜种花,哪位喜养鸟,她都一清二楚。有一次离休干部体检,一位老人因子女忙没来陪同,体检完已是晚上9时多。王赛萍不放心让老人自己回家,就自己陪护着老人一直送到家,此时已深夜10点钟了。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