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未富先老”、“421”家庭、空巢老人险情频发等严峻形势下,自古尊崇孝道的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养老困局,这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421”家庭给年轻人带来现实困境
“未来10年,我国‘421’家庭的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说,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
而且,“421”家庭里的年轻人不仅要承担养孩子的责任,还得面对因无暇而“养不了父母”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说,最近一项对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的城市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赡养2位至3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城市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如果独生子女夫妇的下一代还是独生子女,那么第三代就要面对1对年轻夫妻最多赡养12位老人的局面。
空巢老人“险情”频发
社会养老艰难前行
据调查,北京、上海老人家庭的“空巢”比例分别达到34%和36.8%。
“今年1月,重庆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空巢老人唐贵芝突然犯病摔倒在家中,一天两夜无人知晓。邻居发现后将老人送往医院。一天后,老人去世。”陈万志委员说,如今像这样的惨剧越来越多,他们的孤独辞世充分显示了“421”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潜在问题。
刘明华代表说,目前我国养老床位共有120万余张,仅占老龄人口的0.8%。也就是说,1000位老人才拥有8张床位。“这对养老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表示,我国老龄产业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市场需求极大;另一方面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
“未富先老”的红色信号
截至200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5亿人,占全国人口11%左右,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有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出红色信号。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郑斯林认为,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老龄化有四个特点: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包括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等。
“未富先老”并非一味只是压力,未雨绸缪才能应对挑战。部分代表委员为此建议,从我国“未富先老”的实际出发,应做好以下应对工作:首先,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拆除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制屏障,建立把广大农民包括在内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其次,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养老金,防止老年贫困化;再次,完善法律保障,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