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读书学习,永远不晚。”读书不言晚,不只是对那些过去上不了学、读不起书的人而言,更是对那些曾经读过书、可平日不好读书以至不屑读书的人说的。
对于读书的意义,著名作家毕淑敏概括得极富诗意、极其生动。是啊,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读书的时候,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读书与否,既关乎个人命运走向,也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热播的《大国崛起》中讲到:在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西班牙位列其中。西班牙全国人口仅4000多万,而在图书馆注册的读者有139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34.75%,每年到图书馆阅读者有1.862亿人次,出借图书4420多万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也是源自西班牙。
想一想吧,西班牙国民的勤读好学与它的大国崛起之间,是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呢?
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古希腊演说家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福娄拜说得好,阅读为了活着。我们只有不懈阅读,才能对于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历史有真切的体验和认知。
最近读报看到这样一个材料:英国有这样一些奇人,80岁的玛格丽特·斯科特成了潜水员,100岁的罗斯·哈克当起了新闻记者,70岁的多琳·尼克尔做了跳伞运动员,98岁的伯纳德·赫兹伯格读起了硕士学位。上述人与事无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做什么都不晚,而况读书乎!
西汉经学家刘向说:“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不管什么人,即使到了晚年,只要肯读书学习,总会有收获,总会有成果。